因此在燕國的影響之下,商盟內部的政治勢力,基本上都會維系一個“框架”,然后用這個“框架”的名義,跟商盟領取印信。
燕國的商貿,基本只認印信,不認人。
已經加入商盟的氏族長老們很快開口說:“可以,不過你不能過分摻和我們各家的事情。”
“有道理。”
鮮虞小豬看他們的模樣,暗自冷笑,卻點了點頭說:“這是自然。不過,連帶著,王畿與周圍小邑,也需要進行劃分。”
長老們剛想說話,鮮虞小豬擺了擺手,立刻有人扛著屏風上來:“邛方,原有有大氏七,小氏族三十,剩下的全是各個部族的村落,合不下百余。
我們以前也是臣服在大氏族下的人。
但現在,既然我們需要執行燕國的規矩,同時你們不愿意王畿與你們牽扯,那么就按照燕國劃定疆界的方法來做。
七個大氏族分成三個縣:邛北(方山、臨縣、佳縣、米脂)、邛中(呂梁、柳林、中陽、交口、石樓、綏德、清澗)、邛南(隰縣、永和、蒲縣、大寧、延川、延長)。
然后這三個縣,由德高望重的長老擔任縣令,負責督管一座縣城內稅賦。
也就是共工氏之前,都是隨意要求我們上貢,或者派人來劫掠。
現在改成一年一次,不會太多。
根據官職來。
官職越高,人口越少,需要上貢的東西就越少。
并且建縣也有好處,那就是燕國的關稅,我們可以學習。”
鮮虞小豬看眾人表情不怎么好,立刻搬出了燕國的關稅政策。
一些有去過燕國市場的人,立刻露出了興奮與歡喜。
“關稅好!關稅好啊!去年我去燕國的大同市場做買賣,隨便就要走了我一成的貨物。他們什么都不用做,根本就在坐享其成,要是我們也可以學,那簡直太好了。”
“還能這樣?這難道不是搶?”
“搶什么?我將族內的蒲草運過去賣掉,隨便就能換來幾千斤的糧食,我虧了嗎?”
“既然這么好,那咱們就學。”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很快敲定。
鮮虞小豬看他們這么興奮,則是繼續說道:“但,路途上隨時可能出現劫掠,以及一些部落監守自盜,甚至毀壞我們在商盟內部的信譽。
要知道,商盟對于沿途的治安要求不低。
這是商盟每三個月都會發行的一卷公告,告知所有成員,哪個地方需要什么物資,以及各個成員、會員的地盤上,可能出現的問題。”
鮮虞小豬貼出了另一卷帛布,上邊寫了很多字:“我給你們念一段:邛方鮮虞氏,位于邛方南部,缺:銅、糧、武器等。
所在地為邛方,方國境內七成氏族不曾入會,因此被劫掠風險高。
若有意前往,須起護衛三十,并聯絡附近有意往之氏族聯合行商。
不下百余,不建議前往。”
鮮虞小豬看向他們,不少長老都回過味兒來。
“有不建議前往的通知,就容易導致我們這里,許久不見商人前來。只能依靠我們運輸出去。但現在商盟勢大,很多信息交互,都在這一卷帛書上。
如此一來,我們想要吸引外人來行商,就不能繼續以前的做派,甚至任由劫掠發生。設立三個縣的初衷,就是為了拱衛商路。
我們想要應付外敵,尤其是土方與有夏等勢力,北方的燕國是我們唯一的依靠。”
鮮虞小豬說罷,眾長老都點頭:“既然你有底稿,不如與我們說說,怎么劃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