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崇氏的王有點尷尬,沒想到眼前的僧人這么不給面子的。
不過仔細一想那日他在丹水畔與之相遇的事情。
群猴拜伏,禽獸不愿離去,野人番種紛紛接受點化。
與之交流更是見識了此人的智慧與高深。
有崇氏的耕種技術,三有其一出自他的幫助。
這就足以說明,這人就算不是得道高僧,也是身居大法的人。
也正是如此,他才想著求來,但很可惜,他是魯父聘請來的高僧。
魯父的兄長,東方的燕君,有虞的后嗣,數十萬人共同尊奉的萬方共主,大邑商最大的敵人,將此人派來,就只是為了讓他搜尋具有佛性之人。
大乘普渡,小乘自渡,想要去往極樂,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但自東方而來的智慧,告誡了蒼生,三十六重天之間,神位缺失,作為萬方的君主,燕國的君王,他秉承天帝的命格,同時要承擔將天地之間的離散的鬼神正序,不讓他們繼續操縱人間的君主,互相征伐,破壞天道。
這等宏大的愿景,他是第一次聽說,細細交流,有崇氏的君主,再跟一些大巫交流了有崇氏的過往,他才發現,有崇與有夏還在的時候,他們的開國之君,也做了跟燕君一樣的事情。
治水、伐山、破祭……
只是那個時候,他們的開國之君沒有意識到其中的手段,不知道兼并之后該怎么治理。
而東方,已經有了這等智慧,一股緊迫感,不知怎么就縈繞心間。
于是,為了得到指點,他這一年沒少往魯父的地盤跑,甚至在丹水一帶,送來了奴仆千余人,替高僧營繕了第一座寺。
沒錯,佛教的第一座寺,就在丹水畔。
辛屈給起的名,叫元建寺。
意為第一座建設的寺。
丹水一帶,將來也將作為佛教圣地使用了。
為了修這座寺,有崇氏將大量戰敗的部落遷徙到丹水附近營繕,他們開發居住區,破山開林,并且依附在寺廟附近,打造城池與耕田。
于是,第一座大城——丹陽,提前千余年誕生了。
丹陽,成了道全的佛國。
不管下邊的人信不信,丹陽的賦稅,全部用來供養僧人。
有崇的王,覺得這樣應該夠了吧。
結果……
似乎是察覺了有崇的王不悅,僧人淡淡的說:“王,我佛修行是要出家持戒的。不過,大乘佛法有一法,號為俗家。
俗家弟子,雖然不禁婚喪嫁娶,但也需要持戒。
雖然我不修大乘法,但王或許有大乘普渡之慧呢?
不如入大乘佛法名下修行,嘗試感悟大乘?”
“這……可以嗎?”有崇氏的王呼吸急促了幾分。
大乘佛法被眼前的人吹得神乎其神,他早就很想試試了。
“貧僧不敢妄言,只是大乘佛需要慧根,需要普渡眾生,同時也需要持戒,雖然不如小乘自渡的辛苦,但為天下蒼生的宏愿而動,也是需要大毅力,大智慧。
若是王愿意,我可將我佛賜下的經藏之一《金剛經》,密傳于您,以作旁門,或許借旁門之道,可證菩提。”
“好!好!好!”有崇氏的王大喜,“那需要我做什么?”
“祭天地社稷,發宏愿果業,告天下蒼生,修密傳旁門,為俗家弟子。自此你我師兄弟相稱,我替我佛賜號,以此成禮。此后修行,你我互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