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在北方,快速的崛起,恢弘的北京府,數十萬人口的井井有條,這就足以說明他們的路線是對的。
如此一來,占卜、祭祀,漸漸就落了下乘。
人定勝天的口號,在北方被喊得如雷貫耳,讓世人都知道了還有第二條發展的路。
與以往不同,有識之士,都會對燕國的路數心生往之。
不管懷疑還是不屑。
當他們看到了北京城的那一刻,一切懷疑,都會散去大半。
若無恢弘國力,又怎么在這個時代,締造龐大的都城?
這就是南北現在面臨的問題。
北方人定勝天,南方皆問鬼神,孰強孰弱,整個黃河與山西各地的邦國,眼睛都看著。
如此,子頌知道,子旬這也是在拷問他,想要知道他這個未來的繼承人,會對大邑商的發展路線有什么看法。
占卜只是幌子。
其實通過占卜,子旬想要看的,還是子頌的內心。
子頌沒有反對占卜,領命之后立刻下去準備了。
隨后,一場祭祀開始。
先問祖先,然后問鬼神,再把祭祀需要的儀式、人牲一一選出來,最后殺死,并龜甲一起掩埋。
然后子旬得到了子頌給他的回答:“保留黎邑,支持有癸氏,但不主動出兵,不過為防止敵人的夾擊,應該遷都殷地,重新整合兵馬,構筑防線。”
“……”
聽到匯報,在場所有貴族表情都不怎么好。
子頌的選擇,背離了很多貴族。
尤其是河南的貴族。
他們在子和死之后,因為跟子旬的政見不合,找到了子頌,希望子頌能支持他們遷都返回西亳(偃師)。
畢竟子頌原來的核心力量全在上黨盆地,而隨著上次土方的大舉進攻,將他們驅逐,外加子旬開始重返河洛的計劃,雖然冀州的人口大量南遷,但這批上黨氏族,也被遷徙了一多半去河洛填補缺口。
所以在河南貴族看來,就算遷都,也不能去這個所謂的殷地,西亳作為舊都,還是河南的地盤,豈有不來的道理?
結果現在看來,所托非人。
子頌對子旬妥協了。
一股被背叛的感覺縈繞人心,他們對低著頭不言不語的子頌無比憤怒。
而子旬像是松了一口氣說:“這件事好……”
子旬聲音未落,門外匆匆闖進來幾個人:“不好了!河洛大雨,發了秋澇,河南成了澤國!”
瞬間,所有人表情都變了。
子旬則是眼瞳一縮,伸出手在桌上一攝,將一卷帛書拿在手中,有點顫抖。
看到他的動作,不少人都疑惑。
但有人想到了什么,聲音顫抖:“燕國欽天監測算,今年秋澇,應在河洛,若是不得河道疏浚,唯恐河南澤國千里。”
瞬間所有人臉色都變了。
“怎么可能!他燕國,有鬼神之謀乎!”
子旬看向說話的人,以及一些表情驚恐的人,很顯然辛屈送帛書的時候,明顯不止給他送了。
但凡商盟成員,也都送了一卷。
至于有多少人放在心上。
沒有。
在他們看來,今年的秋澇,又怎么可能應在河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