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
子旬又一次巡視過來。
他看著飛雪下忙碌的村落,到處整頓的道路,不由得滿意的點頭。
自打子平成為整個河洛地區的總負責人之后,他就積極協調各個郡縣下封君的勢力,然后將他們富余的奴隸集中起來干活。
至于其中的花銷,大部分都是從河洛地區的賦稅中直接轉移給諸侯。
反正子平的態度就是,工程我承包給你了,我只驗收最后的成果,干得又好又快,不僅有約定好的工程費用,還有一筆獎金。
也正是這一筆獎金,深深激勵了這些封君干活。
這也才有了現在的整體繁榮。
尤其是河內地區,這邊現在是燕國的定南將軍隆蔚,在跟他競爭土地歸屬。
不過,隆蔚做事還算穩當,他暫時只是依托邙山,緩慢打造防線,事實上跟子平四六分了整個河內地區。
靠近東南的全是子平的轄區,而剩下的土地,就是燕國的了。
當然,子平也沒閑著,他將自己的子侄,大量遷徙過來,占據了河內的生態位。
不然這里根本沒辦法守。
畢竟人口都被禍禍干凈了。
因此這里也是最支持子平政令的人。
子旬看了一圈,越發滿意自己的決定。
專業生產這種事情,還是得學燕國,用最短時間配套搞下來,一年奠基,兩年脫貧,三年致富,四年養肥,五年收割,也就成了。
不過,當他看到邙山北側的定南將軍府時,表情明顯一愣。
同樣是發展,幾乎相同的時間內,隆蔚這邊大冬天能調動的人數,遠超了河內現在運轉的人口。
這是一個信號。
一個可能影響大邑商發展的信號。
眾所周知,殷商這邊的奴隸是沒有活路的,哪怕是想要果腹的食物,都不見得有,所以殷商這邊的奴隸在看到一山一水之隔燕國的發展,又會怎么想?
逃奴,逃人,以及游蕩的部民,都不是傻子。
他們總是會想去更好的地方過好日子。
定南將軍隆蔚這里,不僅土地平曠,還有大量空置的屯所,就等著安置新來的人呢!
“燕國這是在給我們下馬威嗎?”子旬呢喃著。
類似將軍府這樣的前哨,他見得多了。
兗州、冀中一帶,每年都有人逃過去投奔燕國。
在他們的心目中,燕國是一座熱土,只要過去了,哪怕是奴隸,也能吃飽,也能穿暖,甚至有機會翻身做主。
子旬對這種宣傳一直嗤之以鼻。
別人不知道燕國什么情況,他可能不清楚嗎?
燕國真正能吃飽穿暖的,只有不更這個等級的民爵,普通的人,哪怕是個上士,平日里也只能一天一頓飯。
因為他們需要積蓄錢糧,不僅要準備配得上禮制的裝束,也要留給以后讓子孫有發展的機會。
一個上士,通常有五六個孩子。
而每個孩子一生下就是庶民,但按照禮法的要求,上士的嫡長,作為家族的門面,是被允許使用低一等爵位的裝束。
即,嫡長子,可以用中士的一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