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作物育種基本采用純系試驗法,僅有美國和德國走在最前列,搞雜交試驗法。
純系試驗搞作物產量提升較為困難,中華育種史始于1912年,然而,作物產量根本沒有得到大幅度提升,甚至說沒有任何改變。
因為,育種是一回事,推廣新品種又是一回事。
培育高產作物,雜交試驗是最好的方法。
余華以前看過不少歷史類,許多主角拿著高產土豆和高產玉米回到古代栽種,認為畝產量不會變化,實際上,作物種子一直存在退化現象,性狀并不穩定。
剛開始產量會非常高,但隨著時間推移,繁衍一代又一代,畝產量一直持續下降。
想要維持作物高產量,必須科學育種和雜交培育,持續不斷的投入。
此話一出,車內瞬間安靜,駕駛汽車的年輕司機雙手猛地一抖,車身略有偏倚,整個人趕緊扶正把穩方向盤。
“畝產2172公斤”林婉和劉微異口同聲道,雙眼死死盯著余華,眼中盡是難以置信之色。
震撼
深入內心的震撼
2172公斤,這個數據幾乎占據眾人的大腦,劉微、林婉和年輕司機全都明白這個數據意味著什么。
玉米畝產4344斤
中華玉米畝產量多少
170斤左右。
“是的,這篇文章出自美國孟山都公司,作者名為謝爾夫布諾,這是一家生產糖精的公司,不過也在從事育種領域的研究。”
余華點頭,這篇文章他是正兒八經讀過的,只不過并沒有在意,當時的他主要側重數學問題,糧食作物育種領域一概而過“我想,既然玉米可以通過雜交試驗法培育高產玉米,那么,小麥也能通過該方法培育高產小麥,選擇不同地域的優良小麥進行雜交,一代一代不斷培育,一定能搞出畝產300公斤以上的高產小麥。光靠老天爺吃飯,我們永遠無法解決糧食危機,必須借助科學的力量。”
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絕不蹲在井里,這套來自于后世袁老的作物育種理論基礎,余華沒有吝嗇,直接通過這種隱晦方式告知林婉。
現代作物育種主流方法便是雜交,后世很多人說雜交水稻口感不好,不好吃,沒有泰國大米好吃之類的,講真,純屬袁老讓這些人吃的太飽了。
這個年代,口感什么的全部放到后面,作物提升產量,這才是最重要的。
“余同學,真的能做到300公斤的高產小麥嗎雖然我沒怎么種地,但也知道畝產六百斤的概念。”劉微還是有些無法接受,他感覺心里有什么東西仿佛碎掉了,以前談莊稼產量,小麥最高也就一百七八十斤,折合公斤區區九十左右,余華直接來個三百公斤畝產的小麥。
老天爺,他這經歷過長征磨煉的小心肝,都受不了。
哪個紅色干部能承受這樣的考驗
畝產300公斤小麥,這完全是在考驗干部的想象力
林婉雙眼緊緊注視著余華,眼中意味不言而喻。
“不能保證,只能說大概,不過,我并不準備搞育種研究,瑾瑜,如果你有想法的話,可以召集一批同學從事雜交育種研究,可以通過等等,停車。”余華眼中透出自信,話卻沒說滿,盡管后世有畝產600公斤的超級小麥,但眼下畝產3話必須嚴謹,忽然,眼尖的余華猛然發現什么,趕緊出聲喊道。
“吱”尖銳的剎車聲傳出,轉瞬,以每小時三十幾公里時速行駛的別克汽車,很快停下,靠在路邊。
余華打開車門,沒有去管林婉和劉微,直奔前方麥田,整個人雙眼死死凝視前方,一株格外高大壯實的小麥,佇立于無數金色海洋之中,看起來格外顯眼。
見到竄進麥田的余華,劉微和林婉仿佛意識到什么,雙眼趕緊瞄向麥田。
“有趣,這么巧。”麥芒刺入皮膚的瘙癢感傳出,余華毫不在意瘙癢的雙手,很快來到目標前,看著這株滿是麥粒的小麥,眼中盡是欣喜。
巧合。
真的太巧了。
這是說曹操,曹操就到。,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