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道路,事實上是很有趣的,民國公路最早始于北洋政府1919年頒發的修治道路條例,隨后1927年南京鐵道部門頒發道路修建標準,路堤寬12米、路基寬9米,路面分甲、乙、丙、丁四個等級,所用材料分別為碎石、礫石、河泥和泥土。
雖然道路停留在碎石土路層面,但總算是有了個施工標準。
后來到了1932年,國民政府在漢口召開七省公路會議,擬定各省聯絡公路工程標準,經全國經濟委員會審改,于1934年7月20日公布,名為全國經委會公路工程準則。
這次道路工程技術標準趨近完善,規定路面分土路、砂礫路、泥結碎石路、彈石路、磚塊路、柏油水泥路六級,路基寬度干線為12米或9米,支線9米或75米,橋梁載重為12噸與75噸兩種。
從1919年到1934年,整整15年時間,國民政府才在紙面上完善公路建設標準,只不過,紙面東西全是唬人的玩意兒,實際上全是泥土路。
后世華夏的村村通,對民國而言,簡直是一輩子不可能完成的世紀性工程,舉全國之力都做不到。
一路上給林婉上課,作為前全校第一的林婉天賦和記憶力極高,余華講的東西她很快就能記住,并且舉一反三,偶爾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和問題,隨著時間不斷推移,講了為數不多的植物和農業技術知識后,余華無奈的發現,自己似乎沒有東西可講了。
沒有辦法,余華對植物和農業領域的了解著實不多,而對雜交小麥的了解則更為稀少,基本停留于原理層次。
孟德爾遺傳定律,性狀分離,無性雜交,有性雜交,雄性不育株系等等內容,便是他了解的東西。
比普通人多,但絕對比不上正兒八經的植物學家。
好吧,他有點托大了,應該是后世農業大學的大一學生都不如,農業領域深層次技術和專業知識,也需要進行系統性學習。
“植物雄性不育的主要特征是雄蕊發育不正常,不能產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是其雌蕊發育正常,能夠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結實,尋找雄性不育株是實現大規模雜交小麥應用的關鍵,我會的東西大致就這些,接下來學習方面的事情,你需要一位真正的老師。”余華講完雄性不育株系的重要性和價值,以及基本概念,結束本次旅途的講解。
這些知識看起來沒什么,實際上,全是后世袁老總結的寶貴試驗經驗,水稻與小麥同為自花授粉作物,人工去雄看似簡單,但一畝地有幾十萬株小麥,用一年時間也不可能全部去雄。
因此,尋找穩定的雄性不育株打破小麥自交,至關重要。
林婉記好筆記,抬起右手,挽起些許青絲放到耳后,眼中露出求知“雄性不育株這種個體應該很難找吧。”
“何止是難,從概率學講,大概十萬株產生一株雄性不育株,而且你必須在自花授粉期間找到,時間非常短,比大海撈針的要求還高。”余華搖了搖頭,如果說小麥天然雜交親本的尋找難度為十,那么雄性不育株的尋找難度則高達一百。
尋找雄性不育株是一個極其費時費力的繁瑣工作,小麥如此,水稻亦是如此,后世袁老耗時數年才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經人工授粉,結出數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種子,然而,在后來一次試驗中,700多株不育秧苗,被人全部拔除毀壞,若非殘存5根秧苗在一口廢井里被發現,超級雜交稻根本不可能問世。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再難我也要搞下去,余華,謝謝。”林婉聽到余華告知的內容,并未打退堂鼓,面色反而愈發堅定。
“共勉之。”余華舉起右手,糧食問題不容忽視,然而培育高產小麥實在太過費時費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做不到全身心投入到育種領域,只能期望林婉能夠培育出合格的高產小麥。
“共勉之。”
林婉微笑,舉起右手,同余華右手擊掌。
天氣愈發炎熱,下午五點左右,已至黃昏時分,伴隨著一陣滾滾煙塵,別克汽車沿著土路進入趙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