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
發自內心的期待。
眼前這支綿延數里的運輸隊,承載著根據地輕武器軍工生產體系的希望。
有了硫酸,就有了硝酸。
而這兩種關鍵化工原料,意味著已經建成的火炸藥工廠,可以開始生產單基發射藥、雙基發射藥和tnt猛炸藥,為子彈、炮彈、手雷、地雷等等武器彈藥最重要的能量來源。
“真的很難想象,余華先生究竟是如何創造出余氏七塔這種設備來的,我聽說余華不僅擔任研發設計工作,還參與到實際的制造環節,熊盛剛焊工組就是他親自教導培育的。”
已經擔任根據地軍工局負責人的陳瘸子,望著逐漸進入延城的運輸隊,心中不禁發出一陣感慨“這臺設備,讓我看到了曾經在蘇聯留學期間見識過的工廠,沒想到我們這么快就擁有了。”
言語之中滿是尊敬。
盡管他深知這位組織聘請的頂級科研人才,年齡僅僅十八歲而已,但言語依舊保持尊敬。
這是對知識的尊敬,亦是對人才的尊敬。
身為局長的他,身份和職務遠遠高于這位組織聘請的頂級科研人才,但論重要性
遠遠比不過研發余氏七塔技術和電弧爐技術的余華。
“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我們已經有了炸藥工廠,有了小型鋼廠,馬上還有硫酸工廠,比起以前的一無所有,真的好太多了。”儒雅男人面含微笑,眼中散發出一抹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現如今,憑借著余華撰寫的關于建立硫酸工業的技術建議文章作為指導,技術上建立基于余氏七塔原型機組建立根據地硫酸工廠并無任何問題。
只要硫酸工廠建成投產,根據地的工業水平和實力便會引來一次質變,出現翻天覆地般的巨大變化,為建立輕武器軍工生產體系的目標建立扎實基礎。
自戰前大生產計劃實施以來,有了余華的方向性指導,根據地已經在礦產勘探和工業方面取得非常顯著的成果。
礦產勘探方面的成果極其出眾,經過一次較大規模的地質勘探活動,成功于神木縣西北地區發現數座大型露天煤礦,孫家岔地區發現煤礦、黃鐵礦、磷鐵礦、石英礦和石灰巖礦,榆林東北正北西北扇區勘探到極易開采的露天煤礦和黃鐵礦,煤礦預估儲量高達上千億噸,黃鐵礦儲量約為四百萬噸。
榆林以東發現天然堿、芒硝和石灰巖等儲量豐富的非金屬礦產資源,另外,在靖邊地區找到一處儲量達到九十萬噸的小型銅礦。
伊克昭盟以南五十公里,發現一處儲量約為20萬噸的晶質石墨礦。
不得不說,這場前后一個多月的戰前大生產地質勘探行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為根據地工業發展奠定無與倫比的扎實基礎。
想要發展工業,離不開原料供應。
延城作為根據地的中心,礦產資源種類和儲量低得可憐,油氣藏資源較為豐富,煤鐵資源很低,無法承擔根據地工業發展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