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經過這么久的暗中調查,組織仍舊沒有尋找到張三先生。
“關于這個猜測,你怎么看”這道話音微微嚴肅起來。
張三先生有可能是余華
這個猜測可不一般。
迄今為止,張三先生的真實身份一共有七個,加上這個猜測,總共達到八個。
不過,前面七個猜測遠遠沒有這個來的重要。
“我持反對態度,從目前掌握的信息看,張三先生曾經去過國外,年齡大約在三十五歲左右,先后給予我方破譯紅密資料、機械制圖、赤腳醫生手冊,涉及數學、密碼學、機械、醫學等諸多領域,但余華目前為止從未有過出國經歷,身份年齡亦不相符,張三先生是余華的可能性非常低。”
“老總呢”
“我也不認為張三先生是余華,該猜測固然有理可尋,但漏洞百出,除非有強有力的證據予以證明,咱們做事得憑證據,不能靠臆測。”
“我的看法也是這樣,這份分析報告暫時封存。”
“報告,北方部急電”忽然,一名通訊員進入窯洞,報告情況留下電文,轉身離去。
“是盧溝橋的消息嗎”
“不是,是比盧溝橋還要重要的消息”
當電文流傳到老總手里之后,僅僅過了一秒,安靜的窯洞內,立馬傳出一道明顯的口水吞咽聲音。
“單次總冶煉耗時30分鐘,日產96噸,年產量35萬噸鋼鐵這,這是真的我感覺自己好像在做夢。”老總話音已經開始有些顫抖了。
沉默。
死一般的沉默。
電文上描述的氧氣頂吹轉爐技術,賦予了極致的震撼,饒是經歷過無數危險和大風大浪的他們,也在這個技術背后所體現的恐怖生產力面前,為之失神。
沒有人能夠在氧氣頂吹轉爐技術面前保持鎮定。
沒有。
人類文明自第三次工業革命爆發后,能夠大規模發展且迅速構建現代文明的物質基礎,便來自于氧氣頂吹轉爐技術冶煉的鋼鐵。
后世幾億噸粗鋼年產量稀松尋常,然而,放在這個時代,哪怕連上千萬噸鋼鐵年產量都堪稱恐怖,足以令一個國家輕易躋身工業強國的俱樂部。
至于億噸級鋼鐵年產量,那是想都不敢想。
這,就是大氧氣煉鋼時代,由科學技術構建的世界。
s:所有事情忙完了,不好意思,這幾天辦喪事,各種忙,累得心力交瘁,等下還有。,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