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加工車間內金屬與金屬撞擊聲此起彼伏,七名資歷最老且技術最高的工人自然而然擔任手工定裝彈基礎生產單元的職責,將整條生產線運轉起來。
剛開始的時候,由于尚未接觸過這種人工沖壓生產方式,大家難免有些生疏,在莊前鼎悉心教導之下,隨著一次次錘打之間掌握技巧與經驗,七名工人很快熟悉起來。
第二枚792毫米定裝彈耗時八分鐘完成制造全過程,第三枚耗時驟降低兩分鐘時間,與莊前鼎制造的第一枚子彈耗時持平。
經驗和手藝越高,生產速度越快。
待到了第五枚子彈的時候,七人生產線生產速度已然上升一個臺階,單枚耗時已然縮短到5分30秒。
第六枚,5分20秒。
第七枚,5分10秒。
第八枚,4分55秒。
伴隨著突破五分鐘大關,在悶熱環節下已然汗流浹背的七名工人,卻干的愈發火熱,勁頭十足,每個人毫無任何懈怠,全都以最高效率運轉。
他們非常明白自己在干什么,這是為部隊生產最為珍貴的全新子彈
自從長征以來,部隊彈藥極其緊缺,完全無法供應需求,由于缺乏相關技術,不得已只能采用復裝彈方式,如此一來使得原裝彈非常珍貴,一般僅供神槍手和老兵使用。
使用復裝子彈的新兵,在戰場上經常出現打不準的情況,導致戰斗失利。
不得不說,這是屬于兵工人的恥辱。
現如今,通過這套工具就能實現全新定裝彈的生產,這是多么珍貴的機會
七人絲毫不敢懈怠。
林婉佇立于生產線旁邊,手握鉛筆,不斷記錄每一枚子彈的生產時間,以及生產過程的技術要領,這些生產數據極其珍貴,可以因此總結歸納出一套適宜手工定裝彈的生產標準。
她清楚記得余華說過的一句話,標準最重要。
“這種生產線是可以復制的,我建議軍工局復裝子彈生產線停工,將收集起來的黃銅彈殼全部重熔軋制黃銅板,另外加快靖邊銅礦的開采冶煉,銅料供應必須跟上,一噸銅能產16噸黃銅,取彈殼、被甲和底火座11克質量計算,約等于145萬發子彈。”莊前鼎注視著生產線內不斷消耗的鋼鐵和黃銅板,收回目光,將手中經過質檢確認合格的五發子彈,交到身邊的陳康手中,提醒道。
手工定裝彈生產線算是組建起來了,接下來就是培訓人員,制造設備,復制生產線,以人力換產量。
然而,核心問題絕對不能忽視,那就是原料供應。
一旦這種手工定裝彈生產線鋪設展開,形成一定規模,銅的供應必須要保證。
而且,在已經可以生產定裝彈的情況下,繼續進行復裝子彈作業毫無意義,與其這樣,不如重熔彈殼,軋制黃銅板。
“我馬上就去安排,靖邊銅礦已經開始開采冶煉,很快就能有黃銅送來,您放心。”陳康接過嶄新的五發子彈,深知其重要性,毫不猶豫的回應道,心中已經下了決定,立即停下復裝子彈生產。
“陳局長,有槍嗎自從回國后就沒打過槍了,今天過過癮,順便檢測子彈性能。”莊前鼎繼續問道。
“當然有。”陳康點頭道。
車間內的子彈生產繼續,莊前鼎和陳康離去,來到兵工廠北面找了一塊荒地,規劃為臨時靶場清空周邊,而后從警衛戰士手里找了一把八成新的漢陽造步槍,用作子彈測試。
整個子彈測試內容簡單,主要為了檢測子彈是否存在卡殼和退殼等問題,以及能否正常發射和射擊精度等基礎參數,像極其專業的子彈初速測定等彈道學測試,由于條件有限無法進行。
莊前鼎佇立于靶場中心,槍靶總共設立三個,五十米,一百米,二百米。
周圍站著四名隸屬于總部警衛團的警衛員,他們眼尖,發現了莊前鼎手里的五發子彈,這些子彈看起來非常新,表面黃燦燦的,極其光滑,比身上攜帶的子彈新的多。
看起來極其誘人。
“班長,這些子彈看起來好新”作為子彈測試的原槍主人,年輕警衛員忍不住向身邊的班長說道。
“保持安靜。”班長示意閉嘴,不要違反紀律,話雖如此,可目光卻牢牢注視著莊教授手里的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