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級安排,他將會擔任軍工局局長,負責軍工生產和工業發展,這算是內行領導內行,比我強得多。”陳康微笑道。
“我知道了。”余華輕輕吐出一口氣,點頭回道。
毫無疑問,李強莊前鼎自己林婉的科研團隊組合,將會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力量,而待到方玉和周遠學成歸來
根據地算是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科研人才團隊。
“臨走之前最后問你件事,我們什么時候能開始造子彈”陳康斟酌言語,說出了一直以來想問的事情。
何時能開始造子彈
這個造,可不是現如今的復裝子彈,而是正兒八經的定裝彈
余華懂得陳康這句話的意思,沉吟一番,緩緩說道“制造子彈是一件系統性工程,從原料到成品,前后涉及上百道工序,以根據地現有的科技水平,大概兩個半月以后可以達到滿足生產定裝彈的基準要求。”
論制造一枚792毫米定裝彈的工序有多少
彈頭黃銅被甲材料生產,沖壓有底空心件,被甲覆蓋,鋼芯材料,鋼芯沖尖,鋼芯與被甲裝配,密封漆,模具高精度校準及加工
彈殼黃銅原料沖壓,剪切,清洗,鉆傳火孔,防潮漆,模具制造
發射藥單基發射藥或雙基發射藥。
底火發火砧,擊發劑雷汞。
子彈裝配彈頭與彈殼涂抹密封漆,彈殼與底火涂抹防潮漆,高效成彈裝配設備,稱重,質檢,封裝。
這便是一枚792毫米定裝彈的生產工序。
每一道工序,背后都有相應的技術和設備支撐,缺一不可,若不然,就造不了子彈。
而這,僅是滿足制造定裝彈的基準要求。
能造子彈是一回事,能造好子彈則是另外一回事。
整個子彈生產難度遠高于槍械生產,沒有一個涵蓋化工、鋼鐵、機械加工和能源供應的基礎工業體系,想要造子彈并不現實。
現如今,根據地科技水平僅能滿足制造發射藥和底火的基準要求,而彈頭和彈殼處理工藝還不行。
專業沖壓機床,引伸加工設備,彈殼剪切機,子彈組裝設備這是彈頭和彈殼必須的加工設備。
“兩個半月還好,不算太久,主要是現在部隊子彈奇缺,人均子彈不超過5發,所以不得不問你一下。”陳康聽到余華給出的時間,心中微微一松,隨即解釋道,言語滿是無奈。
如今,各部隊彈藥極其匱乏,主力部隊人均子彈能達到10發,實力稍弱點的部隊人均子彈僅有2發,甚至于有些新編部隊人均子彈低到02發,平均5個人分到一發子彈。
要知道,這可是總的人均子彈,而不是一次戰斗可分配人均子彈。
至于步槍就更不用說了,近半戰士沒槍,只能用大刀長矛。
就這,還是北方部外購武器彈藥運輸到根據地的水平,若是放在東征戰役和西征戰役結束后,彈藥儲備水平還得下降一半。
“如果這樣的話,為了緩燃眉之急,我其實還有一種現在就能造子彈的辦法,采用全手工方式,用車床加工一批專用彈殼金屬棒,解決彈殼生產,原理類似沖床,用金屬棒對準彈殼原料,一錘不行兩錘,直到錘出彈殼性狀為止。彈頭的鋼芯同樣用車床加工,而黃銅被甲和盂子殼與彈殼制造相同,最后手工涂抹防潮漆和密封漆,裝入發射藥與底火,完成子彈組裝。”
聽到這番話,余華眉宇微皺,差點忘了部隊如今面臨的狀況,簡單思索一番,腦海里浮現自己前世作為軍迷的時候,為八路軍構思的土法定裝彈生產方式,整理思緒,緩緩說道
“比起大規模工業生產,這種手工定裝彈生產方法的技術要求幾乎為零,優點在于能讓部隊或者兵工廠制造急需的子彈,缺點很明顯一,子彈質量不穩定,易出現卡殼問題,二,對工人手藝和設備有一定要求,畢竟唯有手藝好的工人能保證質量,且需要簡易車床。三,生產效率低,產量低。”
子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