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污染,亦是
希望
五分鐘過后,處于快速脫碳階段的熔池內,溫度來到1
600攝氏度,鐵水含碳量持續下降,最終突破2關鍵節點。
現在,鐵水轉變為鋼水。
但還不夠
余華面色平靜,雙眼注視轉爐,腦海思維計算機啟動,調用70以上的計算資源,持續推演鋼水冶煉數學模型,引入所有變量因素和相關數據,實現最大限度模擬現實轉爐內部反應。
15碳含量,高碳鋼區間。
13碳含量,高碳鋼區間。
08碳含量,高碳鋼區間。
059碳含量,進入中碳鋼。
“停止供氧”腦海之中鋼水碳含量達到055,轉瞬,右手高高舉起的余華,猛地放下,向氧槍操作員給出指令。
早已準備就緒的氧槍操作員,毫不猶豫按下開關,關閉供氧。
“嗡”氧槍供氧時極具穿透力的尖銳轟鳴聲消失,廠房內忽然間陷入短暫的安靜,唯有轉爐內鋼水翻滾和空氣分離機運轉聲。
待在四周的工人和戰士們經過短暫愣神,立馬反應過來,明白發生了什么,面露激動之色,全部嚴陣以待。
最重要的時刻來了
“爐體傾轉,擋渣球準備,出鋼水。”余華沒有耽擱,抬手看了看時間,向轉爐操作員和各個生產小組下達新的命令。
鋼水冶煉數學模型的碳含量數據最終定格于055,力學性能和化學性能優于電爐鋼廠所煉電爐鋼20以上,完全可以滿足單杠柴油機活塞、曲軸、齒輪和低膛壓迫擊炮管需求。
當然,這是模擬計算結果,實際誤差值究竟是多少并不清楚,余華希望誤差值能在1以下。
總冶煉耗時33分鐘,現在,出鋼水,澆鑄原形鋼錠。
楊志和一眾紅軍戰士們凝望試驗爐,俗稱鋼包的盛鋼桶來到出鋼水口,內部裝有脫氧劑,與此同時,轉爐操作員控制爐體傾轉角度,擋渣球裝置進入準備狀態。
擋渣球裝置,主要防止鋼渣與鋼水大量混合,由七十年代日本冶金界設計,結構上就是一顆由白云石
和鐵芯構成的球體,技術含量一般,設計極為精妙,余華毫不客氣把這個精妙設計用了起來。
此時此刻,所有人屏氣斂息,連大氣都不敢喘。
出鋼口金屬擋板打開,一團紅色火焰似如爆炸般轟然冒出,向上翻騰,聲勢浩大,還未等眾人反應過來,短短一秒過后,熾熱且滾燙的鋼水沿著溝槽快速流淌,進入位于正下方的鋼包之內。
“出來了,鋼水出來了”看著這一幕,最近距離的工人和戰士熱淚盈眶,情不自禁發自源于內心最深處的呼喚。
鋼水,象征著未來的鋼水,歷史性的時刻悄然誕生。
看著源源不斷流淌而出的鋼水,在場每一個人似如著了魔般,全都陷入癡迷狀態,一股莫名之感自靈魂深處涌動,傳遍全身,呈明黃色極度耀眼的鋼水遠遠比任何絕世美女更具吸引力。
它是如此的澎湃有力,它是如此的明媚動人
鋼水出爐的消息一經傳出,如同重磅炸彈般席卷三岔灣所有人,整個三岔灣瞬間沸騰起來,無數軍工局工人和紅一師戰士們激動萬分,以各自的方式慶祝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