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情報顯示,日軍第五師團已經抵達南口外圍地區,其先鋒部隊與守軍展開激烈交戰。
作為進出大西北的門戶,南口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性,一旦失陷,日軍便可沿平綏線長驅直入,兵臨西北。
對于南口戰役,根據地和紅軍可謂高度重視,關注程度處于第一位。
沒辦法,南口地理位置太重要了,這場戰役的最終結果將會影響紅軍接下來一系列布置和計劃。
敗了,勢必要做好迎擊日寇的準備。
勝了,那就還能繼續發展和蟄伏一段時間,積蓄力量。
然而,湯恩伯能成功守住南口的可能性太低,總兵力六萬人,要防御七萬日軍的進攻,這可能嗎
胡志剛聞言,搖頭感嘆道“這位委員長準備押寶上海,與日寇展開決戰,吸引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想法是好的,但江浙一帶幾乎無險可守,南方水網雖然能滯緩日軍坦克和汽車,可人家有軍艦和飛機,如果戰略方向放在北方就好了,依托太行山和黃河天險層層防御,以中央軍德械師之利,未必不能阻攔日寇,即便無法阻攔,那也能有效消耗日軍的有生力量。”
曾經擔任過作戰參謀的胡志剛,給出自己的戰略見解。
戰略方向放在北方
低頭繪制電渣重熔爐草圖的余華,聽到胡志剛這番話,頓時愣了一下,講道理,他還沒有從這個角度思考過抗戰。
想到這里,思緒已斷的余華,所幸暫停工作,腦海思索起來。
假如中正老哥沒有主動發起淞滬會戰,而是把戰略重心放在北方,將德械師和教導總隊等中央軍精銳調往北方進行防御,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北方多山區,地形復雜,更有黃河天險作為阻攔,歷史上在北方防御的守軍多為雜牌軍,中央軍精銳極少,若是中正老哥真把手里的中央軍集團放在北方的話
正如胡志剛所言,有很大可能性阻攔日寇的進攻腳步,不能阻攔也能大量殺傷對方的有生力量,重創日本國力。
陸遠說道“看結果吧,北方有北方的好,南方也有南方的優勢,就看咱們這位委員長怎么打,如果能打出第一次淞滬抗戰的效果,那也是極好的,日寇雖然強大,但絕不是不可戰勝,只要大量消耗其有生力量,我們中華就有贏面可言。”
第一次淞滬抗戰,以日軍戰敗收場,整個戰役期間日軍四次更換主帥,傷亡上萬人,依舊無法拿下防御陣地,雙方交換比接近一比一。
如果這次淞滬戰役能打出第一次淞滬抗戰的效果,那也是一件好事。
可惜
余華聽到陸遠這番話,輕輕嘆了一口氣,淞滬會戰雖然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華的宣言,可因為中正老哥的微操和猶豫,導致百萬主力傷亡慘重,軍事上嚴重失利,最終令南京出現無兵可守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