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本站地址
rg
“報告首長,原型車已進行四項三十五次動態實驗,所有測試項目順利通過,目前正在進行載重試驗,按照總工程師規劃,這是原型車動態試驗最后一個測試項目。”人群外圍,負責試驗項目記錄的警衛員,簡略介紹當前動態實驗基本情況和進度。
“還好,我們算是趕上了,這頓飯還算熱乎。”姍姍來遲的陳康,聽完警衛員報告的試驗情況,輕輕點頭,看著正在裝載物品的紅星拖拉機,轉而向著身側佇立的李強打趣道“幼范,以你接觸蘇聯工業領域的經驗判斷,你認為紅星拖拉機能拉多少”
陳康之前并沒在試驗場參加前幾項動態試驗,他的任務原本是待在總部負責迎接李強,哪想到等李強到了總部,了解到關于原型車動態試驗的消息,立即要求過來,陳康拗不過他只好陪同,匆匆來到柳樹溝。
幸好,緊趕慢趕,總算是趕上了臨近尾聲的原型車動態試驗。
“我沒有深入接觸動力機械領域,對汽車工業倒是有所了解,以軍用卡車標準作為依據,我認為這款紅星拖拉機載重最多15噸,考慮到根據地從未有過動力機械的生產經驗和技術,實際水平能到1噸級別已經算非常不錯了。”李強雙眼牢牢注視著裝卸區內通過電動葫蘆裝貨的紅星拖拉機,眼中滿滿地好奇之色,沉吟一番,緩緩給出自己的判斷。
1噸
別看這個載重不怎么起眼,但對于一款拖拉機來說,真的已經非常優秀,要知道,就連很多國家的軍用卡車,其載重大多徘徊于15噸2噸區間,作為工業大國的蘇聯,目前也只研發出三噸級載重卡車。
“如果我告訴你,這臺小家伙有可能拉十噸呢”陳康含笑道。
“十噸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十二匹馬力的柴油機,怎么可能拉十噸東西。”李強瞬間懵逼,仿佛后腦勺挨了一悶棍般,腦袋暈乎乎的,待過了兩秒回過神來,眉宇緊皺,立馬嚴肅道“雖然我主修通信無線電,但對這些方面還是有常識的,老陳,你這么騙我沒有任何意義,我們搞軍工必須講究遵循科學規律和現實。”
通過剛才警衛員匯報的信息,李強對于紅星拖拉機的大致性能有了一個基本概念,采用十二匹馬力柴油機,手扶式機械控制,最高時速三十公里每小時。
一個采用十二匹馬力的拖拉機,能拉十噸
26ks
這怎么可能
如果這是真的,那讓蘇聯剛剛研發完成的吉斯五軍用卡車把臉往哪兒擱
這玩意兒可是蘇聯最新研發投產的軍用卡車,載重量達到三噸級別,擁有73匹馬力
人家73匹馬力的發動機只能拉三噸,土路和野外更是只有兩噸左右,你這個12匹馬力的發動機竟然能拉十噸。
李強表示無法相信。
“我騙你干什么,我只是在陳述一件事實而已,莊教授在機械領域的成就,余華在數學和機械領域的天賦,絲毫不亞于在蘇聯莫斯科通信科學院取得頂級科研成就和榮譽的你。”陳康聽聞,失笑搖頭,望向試驗場內莊前鼎和余華的雙眸,充滿尊敬之色,不快不慢的說道“眼見為實,你好好看著就行。”
別人或許會對十噸載重充滿質疑,但陳康不會,他是親眼看見莊教授和余華一步一步研發各種先進技術,令軍工局發展到如今的地步。
灰口鑄鐵工藝,立式深孔鉆床,手工車床,二棍斜軋機,傳送帶系統,粉碎機,空氣分離設備,2噸級氧吹爐
可以說,沒有余華和莊前鼎,就不可能有現如今軍工局的成就。
當然,談到貢獻的話,那就不得不牽扯到另外一個人,那就是張三先生,沒有張三先生贈予的德制機械加工設備,軍工局很難如此快速的發展。
“”
李強眉頭皺了皺,想說些什么,卻不知該怎么說。
作為相識已久的好友,他當然了解陳康的為人,陳康從不說假話,更不會說大話。
十噸,能實現
李強忽然感覺自己不知該如何言表。
試驗場裝卸點,兩名戰士操控一臺電葫蘆,不斷往貨箱吊運100公斤基準重量的鋼制砝碼,載重項目測試分為三個內容,標載,超載,極限載重。
標載的測試內容很簡單,要求拖拉機載重一噸并達到最高時速,維持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