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余華心里松了一口氣,微微放心,對于華羅庚,他有著獨特的情感,他可不想自家師父出事。
畢竟對日軍而言,如果得不到,那么就毀掉它。
沒有繼續停留,余華告別李強,乘車離開軍工局,前往延城戰時青年夜校,臨行之前,他還有事情要解決。
……
延城戰時青年夜校,位于延河上游北段,毗鄰大窯洞和抗大,創建于紅軍進入延城后的初期,隸屬延城第一批夜校,培育對象為八歲到十八歲的青少年,主要傳授專業技能和基礎學科課程,按當前教育標準相當于小初高結合。
四年級三班的窯洞內,燭光明亮,一盞盞蠟燭徐徐燃燒,為四周提供光亮,二十余名來自天南地北的年輕男女端坐于書桌前,挺胸直背,認真學習。
徐銳手捧國文書本,神情專注,仔細閱讀國文課本上的內容,當初撤離北平之后,進入根據地的徐銳便被安排到戰時青年夜校讀書,本就聰慧伶俐的他沒有辜負這份來之不易的機會,自就讀于青年夜校數月以來,整個人知識水平飛速提升,從當初大字不識幾個的文盲,已然提升到小學高年級水平,相當不易。
忽然,夜校教室房門打開,身穿紅軍制服的老師抱著書本走了進來,朝著徐銳喊道:“徐銳,你的哥哥找你,在外面等著,快去吧。”
“哥哥!”徐銳聞聲怔了一下,立馬反應過來,連忙放下課本,告別老師,起身往窯洞教室外走去。
教室外空地,一道身影佇立,仔細看去,來人正是數月未見的余華。
徐銳強壓心中的激動,快步上前,來到余華跟前,左右環顧并未發現其他人,壓低聲音:“先生,您怎么來了,銳子近來一直在讀書識字,不曾了解外界,可是生了什么事端”
眼神認真且崇敬。
對待余華,徐銳只有一個原則,忠誠。
他永遠不會忘記當初余華對于兄妹二人的救命之恩。
“沒什么事,我要走了,走之前來看看你,在夜校讀書的生活怎么樣”余華見到徐銳如今的模樣,笑了笑,關心道。
自從抵達根據地以來,這還是余華第一次來見徐銳,好久不見,徐銳肉眼長高不少,身強體健,有了一些腱子肉,氣色極佳,不復之前饑荒難民的瘦弱模樣。
徐銳回應道:“在夜校期間銳子時時提醒自己要刻苦學習,不敢懈怠,微恐辜負了先生當初的再造之恩,前日夜校辦了小學五年級考試,銳子僥幸拿了個優等,已經升到小學六年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