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十全十美之人,關鍵看伱怎么用,這是馭人之道。當然,由此可見,科考改革的阻力也是巨大的……”
方銳微微皺眉,不過,旋即又是舒展:“一般情況下,這必然要經過一場長期博弈,可如今么,有了香火神道,倒是不妨步子邁得稍大一些。”
改革的本質,其實是讓既得利益團體割肉,讓出權力,分給其他階層。
一國建立初期,利益劃分尚未飽和,這時才是改革的好時機,相對簡單,越往后難度越大。
到了王朝中后期,改革就必須流血了。
‘南虞初建,目前,改革難度還是相對較小的,但,具體施行也是困難重重。’
‘不過,改革還有一種方式,將蛋糕做大,補償改革中利益受損者,比如:向外擴張等。’
‘而如今,我的香火神道體系,就是一塊大蛋糕,完全可以輔助科考改革推行。’
方銳看得明白:香火神靈體系、科考兩個策略,彼此可以相輔相成,前者需要后者人才,后者可借助前者施行。
“主上的意思,是進行嘉獎,對科考出身,以及有聲望的官員,許諾死后成為香火神靈?”
李曌鳳眸一瞇:“如此,就讓科考有了巨大吸引,對官員也是一個震懾,生前受到朝廷管轄,死后也要受到轄制,更能讓官員心有敬畏克制自己的欲望。”
“可以預見的,將來,南虞官場風氣必將為之一清。”
這自然是大好事。
并且,利誘大多數人倒戈,科考改革自然就水到渠成了,紫霄閣之人不配合,也不妨事了。
“不錯。不過,此事暫且不要透露出去,選擇一個恰當時機是其一,另外,也是進行一次篩選。”
方銳忽而玩味一笑:“這次科考的試卷,就由我來出題吧!”
……
隨著科考日期臨近,建業城中,暗流涌動。
不少大臣仍打著扼殺科考的想法,以詭禍為由,奏折不斷。
當然,他們也知道,到了如今這個地步,第一屆科考勢在必行,但也無妨,只要不出現第二屆、第三屆,那便是勝利。
也有支持科考的臣子,不過,最近也在考題上與李曌鬧了分歧。
李曌突然宣布,不用繼續出題了,讓這些人下意識以為,李曌已經在以往試題中,選中了一份。
頓時,他們一陣慶祝,認為這是名教的勝利。
如此種種,時刻牽動著城中考生的心弦,不過,這些考生只是被影響下時代的一粒塵埃,暫時只能仰望那些大佬攪動風云。
……
聽風樓,一間包房。
有三五書生匯聚。
其中之一,名為姜琛,之前,方銳、虞云瀾游玄武湖時曾有一面之緣,也即故人之后。
“王兄、李兄都來了啊!”
被稱作‘王兄’之人,名為王充,乃是之前游玄武湖結識,事后相聊投機、相見恨晚,引為知己。
被稱作‘李兄’之人,名為李世文,乃是建業城土著,大虞遺老,在一場詩會上與姜琛認識。
——在這個世道,三字姓名可是了不得,中間一字,代表著輩分。
只有官宦世家,擁有極高社會地位的家族,另開一脈傳承十代后,才能在名中,增加輩分。
當然,也有自夸自大,裝裱門面者,不過,在旁人眼中,多為笑話。
李世文見姜琛、王充二人有才,有意結交,故而邀請來此;姜琛、王充二人,則是想要打聽些消息。
故而,一拍即合,才有了這場聚會。
“聽風樓的板鴨,可是一絕,非常不錯,姜兄、王兄,都來嘗嘗。”李世文邀請道。
“多謝李兄破費了。”
“李兄,不知可有城中最近關于科考的消息?”
“自然有的。”
李世文用薄餅一捏一卷,以建業城土著特有的‘吃鴨禮儀’卷起鴨肉,輕輕咬了一口,才道:“聽說,因為天下詭禍愈演愈烈,日后科考可能取消了,咱們是第一屆,恐也將是最后一屆。”
他家是大虞遺老,因為安分,在此前針對大虞遺老遺少的打擊中躲過一劫,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是能探聽到一些上層消息。
“這可真是……”
姜琛、王充對視一眼,都是有著遺憾。
“如此良策,竟因為外界環境,無法實施……”
“唉,咱們能趕上著第一屆,已是大運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