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烏臺汗倍感屈辱。
投降儀式結束后,多蘭和烏臺汗得到了禮遇,洗漱之后換上新衣服,然后送回舊部。
季陽沒有再接見他們,兩個草原武夫而已,不值得季陽過于隆重地對待。季陽封賞了一干立功的將士,秦霜從兩州總督提升到了三州總督,多出來那一州就是兀良哈割讓的三千里地,比原先的吉州還要大兩倍,被季陽命名為貝州。
因為哈密離京城實在太遠了,所以季陽沒有召辰野進京炫耀。不過該封賞的也要到位,除了下面立功的將士升官賞銀之外,辰野從三州總督提升為四州總督,賞賜龍鱗甲一套。
辰野之前管轄的三州分別是吐蕃,昌吉和新疆地區,現在增加了一個阿爾泰。這個地區自然是戰敗的瓦剌割地賠償交付的,季陽把阿爾泰改名為泰州,比較方便記憶。
一戰獲得泰州和貝州兩地,得到一億五千萬兩白銀的賠償,朝堂上下人人歡欣鼓舞。開疆拓土自古以來都是大盛事,歷代皇帝沒有不想開拓疆域的,只是條件和能力限制很多沒成功。
但凡開拓了疆域的皇帝,哪一個不是大書特書,把自己夸得萬代圣明。不用季陽自夸,下面的人自然把他夸得不行,圣武大帝四個字名副其實。
借著一戰之威,除舊革新的政策頓時順利了許多,隨著少林武當昆侖等古老的大門派改制為書院,幾乎沒有人再抵抗。官府下鄉也迅速落實,在錦衣衛和御劍閣強強聯手下,抵抗強烈的地主都被干掉了,其余的都偃旗息鼓。稅制改革本來就比較順利,在九變商會和星宿商會的大力協助下,那些零散商人抵抗能力不大。
最難改革的科舉制度,有衍圣公一脈和心學門人鼓噪,都很難壓得住那些讀書人。但是這一戰勝利之后,那些讀書人也沒辦法再詆毀季陽,誰要是敢在這時候罵皇帝,絕對馬上被人打死。
“咱們蜀王爺當了皇帝就是好,蒙古人再也別想來搶東西了。”蜀川的老百姓無疑是最支持季陽的,他們是最早一批享受到革新好處的人,以季陽曾經在蜀川當過王爺為榮。
“可不是,麒麟軍都打下西域了,聽說咱們這兒到西極六萬多里路,一片大荒漠。”說話的是蜀王府王莊的傭戶,雖然季陽當皇帝了,但是蜀王府依舊存在,王莊也依舊興盛。
能進入王莊當傭戶,在蜀川是莫大的榮耀,走出去都比人高一截。
隨著季陽在整個中原和南洋一些被控制的國家推廣改良水稻和玉米,土豆等作物,中原已經不缺乏糧食了。所以季陽把傭戶的農稅大大降低了,除舊革新政策把農稅降低到兩成,而蜀王府莊子里的傭戶更是降低到了一成。
前朝農稅表面上不高,但各種苛捐雜稅,層層搜刮,實際收稅高達七成。現在季陽把農稅降低這么多,而且官府下鄉之后管理力度強,可以落到實處,老百姓的日子比以前好過百倍。
以前老百姓交稅之后,連飯都吃不飽,不得不向地主借貸。第二年交稅之后還要還貸,能省下多少糧食?如此反復兩三年普通百姓只能賣身給地主。
至于有人給地主們洗地,說他們保障了農民在災年有飯吃,那純屬放屁。要是沒有苛捐雜稅,層層搜刮,老百姓自己都能存不少糧食,災年哪里用得著地主接濟。
實際上地主也很少在災年接濟老百姓,否則一到旱災蝗災,又怎么會有那么多百姓餓死。那些糧食大戶非但不會接濟百姓,更多是屯糧漲價,恨不得把老百姓每一分錢都刮干凈。
也有少數好地主,但是就跟之前說的一樣,不能因為有幾個好地主,就對所有地主都一視同仁。總體來看,地主這個階級都是一群蛀蟲,全部干掉不實際,但是要限制住他們。
“分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