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的確是個不錯的機遇。”蕭易暖道。
“是不是以為我身為帝皇,就只會講天地大道,軍國大事。非也,就算是皇帝也有用錢的時候,軍國大事離不開錢,家家戶戶更離不開錢。所以咱們不能把錢當成洪水猛獸,但是也不能唯利是圖,只要不違法,對得起良心,做生意賺錢沒什么不好意思的。”季陽說道。
“不違法,對得起良心,這句話我會著重說明。”蕭易暖道。
“看來你的思維很敏銳,一下就抓到了要點,是個不錯的文師。”季陽夸獎道。
“多謝皇上夸獎。”蕭易暖抿嘴一笑。
不僅是季陽的形象,季陽的思想也讓蕭易暖大為改觀。
從跪拜禮到對災難的理解,再到機遇的闡述,都給蕭易暖全新的思維方式。原本準備的措辭都用不上了,因為那些措辭是用來對付一個傳統皇帝的。
“賺錢是商人的機遇,那么尋常百姓的機遇又在哪里呢?”蕭易暖問道。
“缺糧食要種糧,從農戶手里購買糧食,缺棉衣要做衣服,從農戶手里購買棉花,缺燃料要挖煤燒炭,不得請工匠做這些事情。到時候農戶手里的糧食棉花會漲價,燃煤燃油會漲價,許多人都能得到好處。”季陽說道。
“恩,有些道理,可是我們自己也缺。”蕭易暖的膽子漸漸大起來,有點故意為難季陽的意思。
“有些事情季陽不方便說的太直白,免得人家說他堂堂大國皇帝,一門心思算計周圍的小國。
蕭易暖還以為季陽生氣了,連忙收斂,不再糾纏這個問題。
她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關鍵是不了解國策,不了解太昊皇朝的發展趨勢,也不了解周邊國家的情況。
倘若這次真的是小冰河到來,那么一兩年內周邊國家不會有大事。畢竟人家也有一些儲備,而且雪災并非持續一整年,怎么也有半年可以耕作。
此時太昊皇朝已經可以自給自足,甚至支援大批糧食和棉衣給瓦剌韃靼和兀良哈。那么再過三四年,即便在小冰河時期,季陽也有把握發展起來。
正好三四年后,周邊小國一個個撐不住了,那時候再出口糧食和御寒物資,不正好可以大賺一筆么,根本不存在缺乏資源的問題。
“這場災難可以給我們帶來機遇,也可以讓大地休養生息。倘若我太昊皇朝眾志成城,渡過了災難,也是一種很不錯的歷練。”蕭易暖總結道。
“光是我蜀川和吉州兩大糧倉,就可以養活太昊皇朝一半百姓,更別提各地也有充裕的糧食。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擔心吃不飽飯,那些試圖囤積糧食賺國難財的人,最好冷靜一些。”季陽說道。
“如果有賺國難財的人,希望大家積極到各地報館舉報,我們一定會披露他們的丑惡嘴臉,讓他們無地自容。”蕭易暖補充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