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宿書院成立十九個年頭了,從剛開始只有幾十個學童,如今那幾十個學童已經成年成材,進入軍隊或官府為朝廷做事。現在,每年從星宿書院走出去的學子四十余萬,未來還會繼續增加。”
季陽也存在于十萬師生里面,他的心境與眾人交織在一起,他說的話也真正走到了大家的心里面。
“我們畢業的武學標準,最低是五重境界,文學標準更高。前朝所有五重境界以上的武者加起來,都不到兩百萬,現在我們一年就畢業四十余萬。這意味著什么?我并不想說星宿書院有多大強大,今天我想說的是出路。”季陽說道。
十萬師生聽著季陽的話,心里默默思索,出路是什么?
季陽很快回答他們:“現在一年四十余萬,將來達到百萬,甚至一年就有千萬學子完成學業。我所說的出路,不僅是你們的出路,也是太昊皇朝的出路。”
眾人聞言表面不動聲色,心里卻涌起一陣驚濤駭浪:一年四十余萬學子畢業已經創造歷史記錄了,一年百萬千萬,那是一種怎樣的景象。
并非說前朝沒有四十余萬學子,關鍵這個標準不一樣,前朝的學子成材標準跟星宿書院沒得比。
難以想象,一年千萬學子走出去,太昊皇朝會強大到什么地步。
“這么多優秀的學子走出去做什么?不可能全部進入軍隊或者官府,必然有一部分人去經商,去做工匠,去務農,去各行各業發展。”季陽說道。
許多師生聞言不禁皺眉,他們學武讀書,可不是去當奸商,去種田的。
自古以來,做官都是讀書人和武者最好的出路,可是照季陽這么說,將來讀書練武的人一多,還真有找出路的問題。
星宿書院注重秩序,別人講道沒有講完,其他人不得打斷。盡管大家心里有很多意見和疑問,但是他們沒有插嘴,而是靜靜聆聽季陽下一句話。
大家都清楚一個道理,不要急著表態,或許下一句話就是轉折。
“現在已經有少數學子修習格物,農學,商學,但是數量太少了。有的學子并不適合當官,也不適合參軍,偏偏要隨大流,結果最后一事無成。這些學子都是有能力的,可以這么說,從星宿書院畢業的學生都是有能力的。以你們的本事和德行去經商,必然可以做的更好。”季陽說道。
“那是自然。”一個學生自豪地道。
“可是你們不愿意去,為什么呢?多半還是世俗觀念在作怪。盡管我一直在講,只要不違法對得起良心,做什么都是一樣的。可是千百年的思想沒那么容易改變,你們也沒有打破世俗觀念的勇氣。”季陽說道。
“并非學生沒有勇氣,讀書練武之人,怎可求財。”文浩然說道,他出生貧窮,勤學苦練只為報效朝廷。
“你叫什么名字?”季陽問道。
“學生文浩然,山河浩瀚,道法自然。”文浩然回道。
“我問你,可曾用過錢?”季陽說道。
“用過。”文浩然如實答道。
“既然要用錢,為何又抵制錢?”季陽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