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月中下旬,一直到了十一月中旬,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劉三峰對鮮辣椒已經做到了如指掌,不同的辣椒,他用手一摸,便能將出成率說出個大概。
金河以及周邊十幾個鄉鎮的辣椒幾乎被他一家冷庫全部收走了,在金河五千畝的試驗田,辣椒畝產很高,最高的是四千三百斤,少的是兩千八百斤,平均下來,在三千六百斤左右。
劉三峰按照一塊錢一斤的價格收購,每畝辣椒的毛利潤都在三千多塊,種一畝玉米的價格也不過能賣七八百塊,一畝辣椒能頂上將近五畝的玉米,農民豐收,錢到了兜里,比任何時候都高興。
這三個月中,劉三峰每天都有一兩百噸的冷凍辣椒拉到港口,忙碌的不是他一個人,還有趙曉田。
這個女強人可是忙瘋了,每天忙著找冷凍車,雷澤十幾家物流公司都給她幫忙,整個市區的冷凍柜車都跑起了辣椒運輸。
看似簡單的辣椒,卻帶動了周邊相關行業的興起。
冷凍柜車的價格也跟著上漲了不少,后來這些冷凍柜還是不夠用,趙曉田索性找了棉被車,只要能保溫拉到港口什么車都行。
三個月的時間,一萬噸的貨物陸陸續續運輸到了道合椒業公司,今年采用烘干設備對冷凍辣椒進行烘干,也是道合椒業第一年。
樸氏家族一家企業根本烘干不出來,將近一半的冷凍辣椒被他們加價格三百五百,在港口就地銷售了。
按照正常規律,這個時間段的干辣椒還下不來,物以稀為貴,也真是干辣椒最貴的時候,在韓國當地,至少十幾塊一斤。
冷凍辣椒烘干之后的成本,還不到九塊錢,其中一斤就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利潤,如此高的利下,道合椒業將自己的干辣椒制品降低價格,頓時吸引了大量的客戶。
加工車間一天也能消耗十幾噸干辣椒,用于制作辣椒醬、辣白菜等等,這些東西打好包裝之后,有一部分在出口到中國……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能吃到最好的位置,劉三峰和道合椒業雙贏,三個月的時間,劉三峰盈利至少三百萬。
道合椒業更猛一些,光出口這一項的利潤就突破了一百萬美金……
金河三鄭椒業公司門口每天大量的集裝箱冷凍車等著,還有大量的農戶送辣椒,不知眼紅了多少人。
尤其是這倆年經營棉花生意失敗的人,有一部分是徹底認慫了,欠下幾十萬貸款,啥也不干,躲債去了。
還還有一些人伺機而動,尋找東山再起的機會,劉三峰就給他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崔新成和賈冬青。九四年時候,崔新成十八歲,當年的他一無所有,只是給劉三峰送棉花的小販。
靠著劉三峰混口飯吃,這人心狠毒辣,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當初為了伺候南方某個棉廠的大客戶,將要好的女朋友都給人家睡了。
十年過去了,現在的崔新成已經不是以前的崔新成了,結婚生子,不過對象不是原先那位,而是換了他人。
這些年經營棉花生意,靠著各種手段,他也賺了一些錢,其中他還在農信社貸款二十萬,在棉花賠錢之后,這二十萬他也沒還,而是將資金全部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