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修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小和尚,不要擔心,你師父就在你身邊。”
少年和尚轉頭看見七返果然安然無恙,稍稍松了口氣。
藍沫道:“小和尚,你餓了吧?來,吃一塊糕點。”說著將趙無憂晚上分給自己的糕點拿出來遞給少年和尚。
少年和尚接過精致的糕點,輕咬一口后,朝趙無憂感動的道:“謝謝姐姐。”
藍沫道:“小和尚,能告訴姐姐,你叫什么名字嗎?
少年和尚道:“小和尚名叫陳希遷,外號石頭,大家都喜歡叫我瘋狂的石頭。”
藍沫道:“為什么?”
石頭露出自嘲的神色,道:“因為我對佛學的追求已經達到了癡迷忘我的程度。一生下來,我就好像與佛有緣,不哭不鬧,安靜如蓮。年少時,不吃肉、不殺生,常常跟一些信佛的老人到寺院去參加法事,聽僧人誦經。”
眾人一怔,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天生佛子?
藍沫深吸一口氣,道:“小石頭,你在哪座寺廟出家?”
小石頭吃完糕點,靦腆一笑,道:“小和尚四海為家,尋師至此,尙未入廟。”
藍沫道:“你和你師父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小石頭倏地起身向藍沫跪拜,雙目禁不住流出眼淚,道:“姐姐,求求你,救救我師父吧,求求你了。”
藍沫將他扶起,眸光照人,道:“放心吧,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救七返大師。”
小石頭聞罷,收拾好心情,向眾人講述他和七返相遇的故事。
小石頭自父母雙亡后,一心求佛的他離開端州高要,曾上下羅浮,往來三峽,在蒼莽大地上尋找佛學之師,希望拜在他的門下。
然而,得到的卻只是凄涼、疲憊與失望。
十三歲那年,聽聞曹溪七返大名,便日夜兼程,千里跋涉趕去法性寺拜師,卻未曾想到七返已然離開去了巴蜀,就一路追蹤過來。
某一日,小石頭于豐都雙桂山終于相遇一直在苦苦尋找的七返。
當時,七返自蜀山玄院辭別掌教秦尚之后,便根據菩提珠印的靈覺之力,一路南下尋找“祝融鼎”下落。借月色行至雙桂山時,忽聞有鹿在山間奔跑嬉戲,不時地“呦呦”鳴叫,好奇之下便循聲尋去。
可是走近之后卻發現,山間根本沒有鹿影,只見到一塊似白鹿坐臥的大石,在月光映照之下,頗有靈氣。
鹿石全身不規則布滿白色梅花,從頭到尾與條狀的黑、青色自然相綴,三角形頭顱,倔強、剛硬,更有趣的是頭頂向前平滑,顯示著它的善良,腦部小三角形,似乎是一種勇敢、智慧、機靈。整個身軀巨大,一種力量的聚集,一種強壯、挺拔、魁梧的架勢,給予人們昂聳山間的偉岸。
鹿在眼前,路在腳下。
七返靜默半晌,他知道這是佛祖在指點什么,便坐于鹿石之上,閉目修禪。
小石頭在數日后尋至此處,在月光下也正是因為聽到鹿鳴,鬼使神差的進入雙桂山,來到鹿石之前,見到了七返。
小石頭看著閉目靜坐修禪的七返,與鹿石、山林之間有一種渾然天成的神韻,非常自然,十分和諧。
七返早就知道有人來了,卻沒有睜開眼。
小石頭臉上洋溢著夢幻般的、燦若朝霞的微笑,一步步走向七返大師,在距離一丈遠的地方跪倒在地,
認真而專注道:“您是七返大師吧?石頭得鹿鳴指引,前來拜會。”
七返終于知道鹿鳴先后引二人前來于此,也許就是了卻一種佛緣。
他緩緩睜開眼來,然后看到一雙不失靈氣的雙眼,左看機靈,右看靈犀。
七返沉吟片刻后,道:“何方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