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頭道:“曹溪。”
七返頗有一絲意外,道:“為何而來?”
小石頭道:“尋佛。”
七返道:“汝何從吾覓?”
小石頭道:“不從師覓,如何即得?”
七返道:“不得,不知,汝自尋思去。”
小石頭內心深處那碩大無朋、璀璨無比的禪之花蕾剎那間灼然開放!
是啊,人人本具佛性,在凡不減,在圣不增。
至于修佛大道,在于無修之修,頓悟成佛義。
一尋思去,即得其真。
于是,小石頭叩頭禮謝之后,學七返一樣靜處端坐尋思,寂若忘生。
七返見其佛性顯性,贊道:“眾角雖多,一麟足矣。”話落,遂收小石頭為弟子,并帶在身邊。
師徒二人于雙桂山又靜坐數日之后,在菩提珠印的指引下,數日后他們來到了豐都。
可是尚未入城,菩提珠印忽然好像失去了祝融鼎的感應,反而捕捉到一絲極其強大、非常古怪的神識波動。
以七返的冷靜與沉穩功夫,也忍不住驚訝,世間竟有如此可怕的高手,卻不知他是何方神圣。
緊接著,他發現這道神識不僅邪氣凜然,而且霸道至極,直往千里之外的峽江唐門奔出。
七返意識到一種危險,便暫時放棄尋找祝融鼎的計劃,改向追尋那道神識而去。
不久之后,那道詭異的神識卻又神秘消失。
正當七返納悶之際,靈覺之力感應了一縷元神,原來是那人元神出竅了,又是直奔峽江唐門。
這到底是做什么呢?
七返擔心這人對唐門不利,只好靜坐下來,由小石頭在旁邊為其助法,自己則元神出竅,準備在異元空間進行攔截。
可是,一天、二天、三天……一連過了五天,小石頭仍然未見七返元神歸位醒轉過來,不由心生擔憂。
更沒想到的是,第六天晚上,突然一只蠱雕撲了過來,想要吃掉七返的肉身。
幸好在這之前,七返為了讓小石頭能跟上自己日行千萬里的步法,便在傳其佛法之時,用了一天一夜功夫,不但為小石頭打通了奇經八脈,令小石頭在武道上的修行作出突破,跨前了一大步,而且也教了他一套佛門最高深的步法“曇蓮識步”。
在佛門,修禪有坐禪、行禪之說,而“曇蓮識步”正是達摩在行禪之時突然領悟而自創的一種步法。
七返悟得“火符”之后,兼修佛法,以之修己,神通變化;以之助人,更是功效驚人。
小石頭慧根通明,在短短數月之內修行進步神速,現在終于見到成果。
面對突然襲來的妖獸,小石頭機靈地迅速背起七返,開始大逃亡,并以巧妙絕倫的“曇蓮識步”躲過了蠱雕無數次的追殺。
蠱雕雖然修行近千年,堪稱妖王,但面對“曇蓮識步”也只能是望洋興嘆。
小石頭背著七返沒有方向,沒有目標,只知道向前奔命,不能停留,不敢喘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