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第三次調整
……
“BOSS,我希望開放Facebook的平臺!”埃里克·施密特繼續道。
“哦,為什么?”
“Myspastagram、VK等以圖片分享、交友等為主要內容的社交網站發展的很快。他們的平均注冊用戶都超過了1000萬,雖然還遠落后于我們,但仍然在不斷發展。另外,領英、PayPal帶來流量在過去一年里為Facebook的跨越式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經過初期的爆發后,這種作用已經減弱了大半,Facebook需要更進一步,拉開跟其它社交網站的距離,徹底的奠定互聯網社交領域霸主地位,最好的辦法就是開放平臺。匯集更多優秀網站的流量,讓Facebook更進一步。”
“我反對。”紅寶石公司CFO鄧科·凡爾納舉手后道,“公司為了Facebook和YouTube的發展投入了巨量的資金和精力。現在它們發展的越來越好,正是為PayPal,以及領英旗下的論壇、新聞、財經、博客、MT(即時通訊)等業務提供流量反補的時候。現在開放平臺,就等于把公司傾注精力發展起來的互聯網社交平臺免費分享給其他公司。如果是亞馬遜、eBay、雅虎這種對我們有幫助的巨型網站也就罷了。但是分享給那些幾乎沒有多少用戶的小公司,是對公司資源的浪費。”
很快針對Facebook是否對外開放的問題,參與會議的人分成了兩派。郭守云發現反對的人相比支持的人占比更大。這并不奇怪,過去他投入紅寶石的資金,以及總公司收益,接近50%都投給了Facebook。這種區別化的支持,自然會惹得其它子公司不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公司內部更是如此。畢竟,各個子公司的高層都有各自公司的股份,如果自己公司得到資源更多,那么未來就發展的更好,自己的利益便更多。所以,選擇也就變得理所當然了。
盡管很多人反對,但埃里克·施密特心中并沒有慌亂。他知道**oss對Facebook的未來發展,是傾向于平臺化的。
“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見,這很好。這有利于我們做出更好的決定。但我的想法是,Facebook的平臺需要開放!”頓了一下,郭守云快速觀察了一下眾人的表情后繼續道,“原因很簡單,任何一家公司如果在行業中想要做到頂端,想要建立行業影響力,成為真正的霸主,它的未來必須是開放的。”
“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記得讀高中的時候,每天都要路過舊金山林肯街區的羅士蘭大街。最開始那里有兩個市場,一個是位于南街的卡爾松,另一個是位于哈德蘭的巴迪市場。”
“一開始,卡爾松市場周圍因為有很多高端的居住小區,居民消費能力較強,所以市場管理者對每一個進入市場的商家收取每天80美元的管理費,并限制那些規模較小的商家進入。而巴迪市場盡管也收費,但它不是固定的80美元,而是采用了彈性的,根據營業額抽成的制度,而且只有2~5%。另外,她不限制任何商家的進入,那怕是個體商販,只要你不出售違禁品,你就可以在巴迪市場得到一個攤位。”
“這么做的后果就是,越來越多的商販進入巴迪市場,讓她可以為顧客提供遠超卡爾松市場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商品,而且種類多樣,可以滿足顧客幾乎所有的需求。因此,越來越多的顧客慕名而來,巴迪市場的知名度、影響力和收入快速增長。相比之下,卡爾松市場因為缺乏足夠的顧客,日漸沒落。盡管后期她也放松了管制,并開放了自己的市場,但人們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消費習慣。所以,在我進入斯坦福大學的時候,卡爾松市場已經關閉了。”
“當然。我知道你們很多人會說:實體的商品交易與互聯網服務不同。但我想告訴你們的是:服務行業的內在邏輯是相通的,而且社交的本質是分享和關注。如果我能在一家網站上完成購物、搜索、照片分享、日志、音樂分享等等幾乎互聯網化的所有需求,并且每一個需求都有大量關注的話,那么我不會再去選擇第二家類似的網站。”
“所以,當Facebook成為一個平臺并做大的時候,我們就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商家’進入。類似于巴迪市場的抽成,我們可以得到豐厚的廣告收益。另外,對于那些表現優秀的初創網站,我們還可以通過風險投資的方式來得到未來的利潤。基于平臺的優勢,我想我們比其它風險投資基金的成功性更高,拿到的股份更多。自然,未來的收益也會更大。”
“既然如此,領英是否也可以進行平臺化?”約翰·貝爾登問道。
“不!”郭守云搖了搖頭,“Facebook是綜合性社交網站,它服務于廣大用戶,以娛樂化為主導。但領英不同,她是專注于職業社交和求職的網站。登陸領英的用戶,不是來這里享受音樂,分享照片和好萊塢八卦,而是來求職,上課或者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等等。領英要根據用戶的需求切實的提供自己的服務,尤其是服務質量。所以它不適合作為一個廣泛的開放平臺。”
約翰·貝爾登心中有些失望。從郭守云的話里他已經明白過來,紅寶石公司的重點是Facebook,而不是領英。
看著眾人臉上截然不同的表情,郭守云心中了然。早點把公司重點明確也好,這樣也省的再因為資源分配的問題產生過多的糾葛。當然,爭奪仍然會產生,競爭也依然在,但效率卻相對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