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一個星期的考察,比較,王堅第二家包子店的選址,終于確定了下來。
新店的地址位于江北區觀音廟步行街附近,面積跟現在的包子店差不多,也是三十來個平方,以前是一家賣串串香的,奈何附近的火鍋店和串串香實在是太多,競爭太過激烈,老板堅持了一年,虧了十幾二十萬,不得不轉出去止損。
王堅之所以選擇這里,一是這里背靠步行街,人流量有保證,但又不是步行街,租金和轉租費便沒有步行街鋪面那么高。
第二,便是他的“堅堅包子”,不像某些去一次就不想去第二次的網紅店,而是以味道和質量取勝,做的就是回頭客,熟客,靠的是老買主的“口碑相傳”和“奔走相告”,所以并不需要步行街那種太過當道,但價格卻飛雞兒貴的黃金位置。
不過,這處鋪面,因為背靠江城數一數二的大商圈觀音廟,租金比現在南平這家店的租金還是貴了一千,要五千一月,而且,對方還要收取兩萬塊錢的轉租費!
五千元一月的租金,不過是王堅現在半天的收益,而兩萬塊錢的轉租費,也不過是費他現在兩天的功夫,所以,王堅跟對方磨了十來分鐘,也沒把價錢和轉租費給磨下來后,也懶得繼續多費唇舌了,直接讓對方叫上房東簽合同。
因為新租的鋪面已經有過一定的裝修了,現在的王堅,只需要換換招牌,重新弄一下后廚,然后簡單統一一下裝修風格,跟第一家店靠齊,基本上便差不多了。
他計劃了一下時間,估計也就是一個星期左右,新店便可以開張營業。
重新裝修、布置新店的同時,王堅讓曾靜蓉開始招人,再招五個,先在老店這里培訓幾天,一等觀音廟那邊的店裝修好,立馬就可以上崗。
至于新店的店長,不用說,自然是落在了林曉雅的頭上。
因此,最近的一段時間,林曉雅簡直成了整個包子店最忙碌的人,不僅上午在老店幫忙,同時跟著曾靜蓉學習蒸包子饅頭花卷,煮稀飯和泡咸菜;下午的時候,還要跟著王堅去新店監督裝修,讓工人們按照兩人的要求對大堂和后廚進行簡單改動,以便讓兩家包子店的裝修風格趨于一致;而晚上下班,林曉雅還要虛心的向曾靜蓉請教如何才能當好一店之長。
有些問題,尤其是一些馭下之術,當著其他的員工,她畢竟不好問曾靜蓉,而曾靜蓉也不太方便回答,但在家里沒外人在的時候,兩人便什么顧忌了,一個是虛心求教,一個是傾囊相授,將自己當店長的心得,體會,和經驗教訓一股腦兒的和盤托出,幫林曉雅這位新店長成長。
——————
3月2日,也就是舊歷年元宵節這天,既沒有鑼鼓喧天,也沒有鞭炮齊鳴,甚至連花籃都沒有,裝飾一新的“堅堅包子鋪”2號店在江北區觀音廟步行街后街,順利而又低調的開張了。
開張當天,營收兩千塊不到,僅僅只有南平1號老店的五分之一。
“對不起,堅哥,我……我沒干好,讓你失望了。”晚上,回到家的林曉雅紅著眼,一臉自責而又愧疚的對王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