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路安侯是大齊忠良
東京城人口數十萬,每日消耗柴米不知凡幾,因魯王謀亂,已閉城三日,普通百姓家中存糧大多告罄。
好在淮北軍有過接收潁州城的經驗,便依照當初舊法,派人接管糧鋪,平價售糧。
十七日午后,東京城解除戒嚴,以期快速恢復物資供應。
起初,百姓躲在家中不敢出門,但隔門縫觀察良久,發現這伙外地軍漢雖不停在街面上巡邏,卻并不會強闖百姓宅院,這才有人壯著膽子打開院門前去左近糧鋪購買急需米面。
有了人帶頭,慢慢街面上的人多了起來。
但對于亂世的恐怖記憶,還是讓大多數人選擇了第一時間出城。
出發前,照例涂黑家中小娘的臉,將金銀塞進谷道、發髻,同時又故意在身上揣一個錢袋,里面放些碎銀銅錢
這都是被亂世逼出來的智慧出城時若遇盤剝訛詐,錢袋子便是孝敬軍漢的,谷道、發髻中的則作為逃難路上的盤纏。
至于要逃去哪兒,大伙心里也沒個準確目標。
總之,以往的人生經驗告訴他們,城破了,或早或晚總要經歷一場浩劫。
午時末,開始有三三兩兩的城中百姓小心翼翼出城,到了申時,出城隊伍已排起了長隊。
城西萬勝門內,陳初望著綿延長龍,無奈苦笑。
一旁的白毛鼠嘟囔道“侯爺,咱進城后與百姓們秋毫無犯,他們卻不知好歹”
以往在淮北地界,淮北軍無論到哪,都是夾道歡迎、簞食壺漿的景象,可這東京百姓卻在淮北軍控制了京城后,大面積外逃,淮北將士自是有些心理落差。
陳初卻道“越是這般,咱越不能攔,不然他們更恐慌。”
“若百姓都走了,咱就得個空城么”
“不會都走的。再說了,便是逃走的百姓,家宅都留在城內,待他們看到城內安穩,還會回來的。有法子的話,誰愿拋家舍業背井離鄉”
像是為陳初的話做注腳,確實有些百姓順利出城后,反倒猶豫了,一家家聚在城外的大道旁交頭接耳,時而看向漫漫去路,時而回頭看眼巍峨京城
似乎是在糾結,到底要不要繼續逃。
讓他們突然動搖的原因,便是此刻太過于順利的出城。
這伙外地軍漢,進城后不淫不搶、平抑糧價不管金齊周,天下便沒有聽說過這么仁義的軍隊。
如果說他們這么做是為了讓城中百姓放下警惕,以后再挨個盤剝的話,也不像。
畢竟,他們現在都出城了雖城門內外有軍士把守,卻沒一人搜刮銀錢、輕薄小娘。
身上備好的錢袋,全然沒有派上用場。
此時,百姓們再看外地軍漢打出的那條橫幅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搶糧不由真的信了幾分。
申時末,聚在城外的百姓越來越多,議論聲也漸漸大了起來。
“當真稀奇,天下竟有不把咱當肥羊的軍伍”
“難說啊,會不會是想慢慢宰咱們”
“咱們如今都出城了,他們都不管,何來慢慢宰”
“我看這伙軍漢行止有度,氣勢不凡,和大齊旁的軍伍大相徑庭。要不,咱們回去”
“”
一陣沉默后,又有人道“哎,我家祖孫三代才開起一間小鋪,今日一走,就甚也沒了”
“爹,不然讓娘和妹妹先去城外舅舅家住幾日,咱們回去吧說不定這淮北軍真的不禍害百姓”
“丟了家業,我也沒臉見祖宗好,咱爺倆回去”
萬勝門深達五六丈的門洞內,正有序往外走的隊伍中,忽然多了一股逆行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