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密使統管全國軍務,齊雖隨周制,但立國后,樞密院卻始終沒有任命樞密使一職,便是忌憚職權過大。
如此重大的人事任命,百官依舊不語,便是個別憂心的官員,悄悄抬頭瞄一眼御臺上耷著眼皮、猶如布偶的長公主,也只能無奈低嘆,不敢出聲。
若想阻止路安侯繼續坐大,官員發聲后,至少需要君王支持吧可眼前這小丫頭,讓人生不出任何和路安侯對抗的底氣。
這項任命過后,其他任命看起來就沒那么刺眼了河南路經略安撫使張純孝入京接任兵部尚書。
蔡州原吏曹主事蔡源任吏部侍郎
從七品主事到從三品左侍郎
并且,吏部尚書空缺,也就是說蔡侍郎在吏部沒有上官路安侯想讓自家岳丈掌控吏部之意,已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以上這些,都是既成事實的決意,拿到朝會說,只是知會一聲,并不是要和百官討論。
雖如此升遷過分了些,但今日高升的人里面,范恭知出自原有官員體系,大伙多多少少都和他能攀上交情。
他做了宰相,也算舊體系中有了代言人,沒有將他們一棍子打死。
再者,負責決策草詔的中書省主官、刑部尚書依然空缺,總要從他們中間挑選吧
至于誰有資格進步一下,自然是和路安侯親近的人才有機會了。
于是,朝會最后,魯朝季忽然出列,向嘉柔稟道“殿下此次動亂,全賴路安侯為護國砥柱臣以為,當為路安侯封王”
嗡
便是肅穆朝堂,也引起一陣竊竊私語帶來的嘈雜。
眾官員中有人不齒魯朝季以王爵國器巴結陳初的行為,也有人后悔沒有搶先以此交好路安侯。
只有嘉柔稍顯無助的四下看了看,可不管是身邊的宮女內官,還是下方百官,任何人只要接觸到她求助的眼神,便會馬上將頭撇開,裝作沒看見
今日早朝所議,昨日范恭知和蔡源已提前通知了她嗯,就是通知,不是商議。
嘉柔自然知曉如此一來,路安侯將在朝中一手遮天,可如今身受國恩的范恭知變節投陳,京城內淮北虎狼環伺,她又有什么法子。
愿不愿意也得點頭。
可這封王一事,昨日他們并未提起呀
齊國雖立國不久,卻從未有過封外姓為王的先例。
低聲議論中,陳初不言不語。
封王對他倒沒什么吸引力,但借此在朝廷樹起威嚴也好,也能讓嘉柔徹底認清現實,免得再生出反抗之類的蠢心思。
并非是要欺負你,奈何伱生于皇家啊。
陳初看了一眼如同驚慌小鹿一般的嘉柔,暗自道。
范恭知眼看陳初不反對,當即出列,“臣附議”
“臣附議”跟著便是蔡源。
“臣附議”
見此,眾官紛紛出列。
高高坐在御臺上的嘉柔,反而成了被孤立的那個。
“那那,便依魯大人所言吧。”
孤立無援嘉柔,講了早朝以來的第一句話。
見她軟弱可欺,與陳景安有舊的工部郎中杜兆清再起一議,“殿下國有忠良,其妻必賢臣以為,當為陳帥妻妾再封誥命”
哎呀好你個杜兆清,舔的角度真刁鉆
世人都知路安侯愛妻如命,當年身為一個小小的都統制便敢向朝廷張口討要夫人誥命
你此時說出來,不正說到路安侯心坎里了么
其余官員追悔莫及,只恨沒杜兆清反應快
隨即,又是一片“臣附議”。
這次,嘉柔也不四處亂看找幫手了,說話也不結巴了,只清冷著臉蛋耷著眼皮,低低道“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