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佳婿
九月初九,李季軒身死的消息傳回東京城。
當日,三百太學學子齊聚皇城宣德門,泣血上書,請攝政長公主懲治兇徒,還大齊士子、百姓以公道。
巳時末,臉上留有一道恐怖鞭痕的祥符鄉紳李以仁在其子李季澤的陪伴下,親往開封府報案。
開封府府尹原為魯王,魯王死后,一直未有重新任命。
府衙主事的乃同知梁佐饒,專職刑訟的判官崔穎陪同接待。
天下士紳一家,兩人見了模樣凄慘的李以仁便自帶了幾分同情。
失魂落魄的李以仁顯然被楚王一家欺負的不輕,他即便是報官,竟也不敢提楚王側妃蔡氏一句,只道行兇之人乃家奴張三等人
同知梁佐饒心中滋味難言,齊周兩朝善待士紳再看看如今,鄉賢被欺負成甚樣了
一旁的崔穎更是共情的落了兩滴淚上月,他因處理金國使團侍衛與保安州軍士之間的沖突,被楚王當街踹翻。
對極重臉面的士人來說,可算作奇恥大辱。
奈何形勢比人強,看到蒙受大冤的李以仁,不由勾起了崔穎自憐自艾。
梁佐饒自然也想幫李以仁主持公道,卻深知時機未到,若強行出頭,只怕會將自己賠進去,便讓崔穎先將此案記錄,溫言相勸李員外耐心等待幾日。
李以仁卻是個通情達理的,他知梁同知的難處,也沒有催促,朝后者一揖,在兒子攙扶下顫顫巍巍出了開封府衙。
梁佐饒見此,一雙手藏在袍袖中攥的關節發白。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李以仁離去后,梁佐饒從牙縫中擠出幾字。
而皇城宣德殿內,散朝后嘉柔聽聞太學生集體請命,急忙招人議事。
在場的有陳初、范恭知、張純孝、許德讓、蔡源、王秉貞等高官以及一幫言官。
從嘉柔招的這些人便能窺見某些心思若她想將此事壓下去,應該會先招陳初和蔡源、張純孝這些淮北系核心商議一番。
而許德讓是當今朝堂為數不多尚未屈服于楚王淫威的正直官員,身為御史中丞的王秉貞又出身于祥符王家,和今次苦主李以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至于那些低級別的言官,大概是許德讓和王秉貞的嘴替,專門過來吵架的。
果不其然,御史臺言官夏祖智率先開火,但他很聰明,并沒有將蔡婳與陳初聯系起來,反而以御家不嚴為由死咬著蔡源。
畢竟,昨日在場的以蔡家侍衛張三等人為主。
御家不嚴即可理解為蔡源放縱家仆行兇,也可以理解為他女兒蔡婳闖的禍。
“國朝十一載,以士紳為國家根基太學生身為國家棟梁,便是先皇也對他們期盼甚重、禮遇有加。卻不想,京畿首善之地,竟發生家奴毆殺太學生之事,簡直駭人聽聞請殿下即刻命有司捉拿兇徒以及幕后主使,還宣德門外的太學學子以公道、還大齊士林以體面、還天下百姓以交代”
夏祖智聲色俱厲,矛頭直指蔡婳乃至蔡源。
有他帶頭后,其余言官紛紛進言說話越來越露骨,直至有人痛哭流涕的說出蔡氏為禍四字,始終未發一言的陳初才冷冷看了過去。
這一眼,比任何話語都有用,幾名言官馬上閉嘴,下意識看向了御史中丞王秉貞。
王秉貞眼觀鼻鼻觀心,沒有開口的意思,禮部尚書許德讓卻跳了出來,“請殿下下旨,由大理寺、刑部、御史臺會審此案太學生冤死,必將輿情洶洶,若不能為其逃回公道,或致天下板蕩請殿下速速定奪”
頭戴珠冠,身著冕服的嘉柔為嬌艷容貌添了幾分威儀,此時她一臉為難的看向了陳初,輕柔道“楚王,你看此事”
“此事和蔡氏無關,也和蔡侍郎無關。”
陳初面容古井無波,卻引得一眾言官愕然昨日事發現場目擊者不下百數,又有苦主李以仁親自指認,你竟然說和蔡氏無關
還要碧蓮么
許德讓怒極反笑,道“難不成楚王昨日在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