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老陳的白月光
五月二十二傍晚,陳英朗推著淮北冶鐵所最新上市的自行馬快步走出大伯府門,卻沒看到同來的陸元恪,不由駐足找尋。
卻見十幾丈外,一家門面不大的鋪面外,挑了一面新幡,上書劉記漢堡一十一店,門前排著長隊,陸元恪正在其中。
“元恪走了,我拿到建廠批文了哈哈,快走”陳英朗興奮大叫。
那陸元恪眼看就要排到自己了,高聲回應道“莫慌莫慌,待我買上兩個漢堡”
陳英朗無奈,只得推著車子上前。
店鋪內,一角修了兩座拱形面包窯,有麻利婦人不斷將發好的面團涂上油、灑上芝麻,放入烤窯。
再從另一座烤窯中快速取出黃燦燦的松軟面包,熟練從中間切開。
店鋪另一角,則是兩口油鍋,內里翻滾著裹了淀粉的大塊雞肉
這店鋪的東家,正是原鷺留圩村民劉邋遢。
聽這名字便知,此人應是個不修邊幅之人,可此時站在店內的劉邋遢頭上裹著英雄巾,身上穿著素色衣裳,面龐雙手都洗的干干凈凈。
陳英朗當年也在鷺留圩待過,主動招呼了一聲,“喲,劉大叔好生意啊,已經開到第十一家店了”
正在忙活的劉邋遢抬頭,見是陳英朗,咧嘴一笑道“啊呀,原來是陳二公子呵呵,托王爺和娘娘的福,如今已開了十三家店,蔡南工業區新開了兩家”
話里話外那股子想要炫耀的勁頭藏也藏不住。
也是,當年誰能想到,一家子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劉邋遢,短短幾年竟也能搖身一變成為一家連鎖餐飲行業的老板啊
劉邋遢在感嘆人生際遇奇妙的同時,自然也憑空生出幾分我也不是一般人物的自信。
但他那句托王爺和王妃娘娘的福,也并非純粹拍馬屁。
早年在鷺留圩,劉邋遢的女兒在農墾集團灶房幫廚,那時東家就愛搞些稀奇古怪的吃物,像什么搟面皮、蒸腸粉、肉夾饃、漢堡包
而肉夾饃和漢堡這種有面有肉的高熱量食物,不但頂餓,且利于趕路的人邊走邊吃,十分受行旅和生活節奏快的工人歡迎。
劉邋遢從十字坡第一家店開始,幾年來從桐山發展到朗山,再到如今的蔡州,兩府三縣開店十幾家,大小也算個東家了
不多時,兩只新鮮出爐的漢堡制作完成,劉邋遢麻利的用草紙包了遞給陸元恪,說甚不收陳二公子的錢,兩人推讓一番,陳英朗丟下十八文錢拉著陸元恪快速離去。
陳英朗駕馭這自行馬還不熟練,不敢邊騎邊吃,兩人便轉回河南路經略安撫使陳景彥府門前的臺階上坐了,打算吃完再出發。
陳家門房正欲驅趕,卻發現這么不講形象的坐在府門外的,竟是自家大人的親侄子,只能無奈苦笑。
這淮北士子,比起潁川老家那些讀書人有明顯差異,籠統來說,便是士子在淮北待久了,待人接物、一舉一動間都更隨性,也可以用接地氣來形容。
陸元恪是東京士子,去年參與過宣德門之亂,后來眼看勢頭不對,在楚王清場前返回了家中。
事后,他并不在強迫勞動改造的名單中,卻是東京唯一主動報名參加的一個。
有開放心態、愿意認識新事物并嘗試深度參與的人,淮北自然歡迎,于是他被楚王親點做了陳英朗的助手,在壽州田山縣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