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滔兒又看了一眼默不作聲的郭林,不由欣慰還是我兒知輕重,沒跟著瞎湊熱鬧。
不想,下一刻郭林便開口了,“爹,我也要去河北”
態度竟比朱春還堅定。
“你敢老子打折你的腿”郭滔兒大怒。
郭林卻一昂頭,“那爹爹打吧我便是爬也要爬到河北路”
十月初一,陳英朗自調河北一事得到批復。
當日,陳景安之妻程氏在家慟哭一場,阿瑜被二伯請去勸了一回。
從二伯家出來后,阿瑜思索一番,轉去了五日談報館
陳家子主動去前線,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會,既能替潁川陳家揚名,又能為堂兄履歷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
除此外,阿瑜覺著叔叔當下也確實需要這些有著基層工作的人才,但,僅僅一個陳英朗卻還不夠。
十月初二,蔡州五日談頭版刊文縱有狂風平地起,我亦乘風破萬里。
文章開篇強調了河北之于淮北的意義,闡述齊國一體,若河北淪陷,中原、淮北絕難平安。
隨后,便是關于陳英朗的報道了
陳英朗在淮北士子界中幾乎無人不知,他主動舍棄安穩生活,投身戰地的行為,當即在士林界引起了轟動。
五日談對他的評價極高,稱陳英朗去往苦寒北地臥冰含雪,是為了讓爹娘親人不聞金兵抵境的恐懼、為了使淮北今年除夕仍可闔家團圓、圍爐茶話,為了守護淮北萬家燈火。
陳英朗本就是不少年輕士子的偶像,再加上蔡州五日談極具煽動性的報道。
淮北士子,頓時炸了窩。
青年熱血,護國佑民,誰愿落于人后
一時間,自調河北的基層村官、淮北系的各所官學士子,甚至駐留在蔡州的部分周國士子,紛紛上書衙門,請求隨軍北去,抵御金軍
短短七八日,蔡州府衙便收到兩千多人的請愿書。
經過遴別挑選,確定了一千兩百人的士子、三千名民壯的隨軍名單。
被選中之人,興奮卻又忐忑,但落選之人,卻如喪考妣,猶如科舉失利一般。
十月八日,華夏博物院院長李大家宣布,帶領博物院工作人員前往相州考察商墟、甲骨商書。
這甲骨商書,還是陳初數月前從東京去往河北路時途經相州所得,隨后便送回了蔡州供李大家等金石專家研究。
此事雖事關華夏起源,但眼下出發卻不是一個出發的好時機相州雖不在河北前線,但距離并不算太遠。
李大家執意如此,似乎也向士林界傳達了一種態度相信淮北軍能抵擋金兵,不會讓后者攻破河北路的態度
十月初十。
一千二百士子、三千民夫、博物院專家團,跟隨秦大川所部新編十二團,押運著大批糧草、冬衣北上。
沿途相送百姓綿延三十里不絕
其實,河北路不缺民夫,之所以有三千民夫隨軍,無非是淮北百姓想讓楚王、自家子弟兵知曉誰敢和淮北軍開戰,便是和咱數百萬淮北鄉親為敵
韃子們,來吧,莫以為我淮北無男兒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