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皇家第一個要出嫁的女兒,各宮妹妹自是要來恭賀一番。
整個后宮,也只有玉儂一個人曾經帶著這幫丫頭干過上樹掏鳥窩、下河摸魚蝦的事這事在普通人家也就算了,但在立志要將家中女兒都培養成大家閨秀的貓兒眼里,簡直是胡鬧。
于是,當年在蔡州時,彼時的陳姨娘沒少和孩子們一起在家祠中罰跪。
多年過后,這些事卻成了孩子們最為有趣的童年回憶。
自然而然,她們、包括已成儲君的稷兒等男孩,皆和宜妃親近,將這寶儀宮當成了根據地寶儀宮也成了后宮最熱鬧的地方。
嬈兒和姐妹們也不生分,見冉兒奉上一支絞絲點翠珠釵,不由驚喜的哇哇直叫,將情緒價值回饋的十分充分。
隨后冉兒又捧上一支錦盒,微笑道:“稷哥兒本來也要親自過來,傍晚時,父皇臨時有事安排給他,便托我帶了一份心意。”
“冉兒回去替我謝謝太子.”
這邊剛敘完話,接著便是瀛兒不像其他幾位姐妹,禮物都用精美錦盒裝了,就那么將一支蜻蜓白玉簪塞到了嬈兒手中。
這支簪子,上由花絲工藝制作的一支蜻蜓、停在一片白玉雕刻的樹葉之上,簪在發髻內,沒有動作,蜻蜓的兩只輕薄翅膀便微微上下搖晃。
既精美、又有趣早年姐妹倆年幼時,嬈兒首次見了這蜻蜓簪,別提多羨慕了。
曾拿了一堆自己的飾物想要和瀛兒換,卻被后者拒絕。
沒想到,今次對方竟主動送給了她嬈兒激動的將嬈兒抱了又抱,只道:“瀛兒真大方!”
卻不料,瀛兒淡定道:“這是早年父皇贈給母妃的,我又給你了,待長姐嫁給表哥,可千萬看緊了,莫被我那二舅母哄了去”
瀛兒眉目狹長,容貌神色似了蔡婳七分,就連那毒舌功夫也遺傳了下來,說起自家親親的二舅母,一點也不留情面。
“哈哈哈,放心吧!咱家的東西,我一定收好!”
瀛兒送了自己帶來的禮物,轉頭看了一眼十一歲的陳皎,后者馬上上前,乖巧道:“長姐,這是皎兒的賀禮.祝長姐和表哥百年好合、白頭偕老。”
“嘿嘿,皎兒有心啦.”
嬈兒裝作沒看見三妹和六妹之間的眼神交流,笑嘻嘻接了。
即便大楚后宮沒那般復雜,但姐妹之間依然有所差異皎姐兒的娘親,是蔡貴妃的通房丫鬟出身,兩人親近自不必說。
可這種關系,不可避免的映射到了瀛姐兒和皎姐兒身上。
自幼,皎姐兒便是瀛姐兒的小跟班,瀛兒也總會護著年少她三歲的皎兒,但姐妹倆相處時,皎兒除了對瀛兒有那種姐姐的尊敬外,總有些其他的東西存在。
反觀,嬈兒、冉兒和瀛兒三人相處時,明顯更平等許多。
正暗自思量間,卻又見一對年紀和皎兒差不多的姐妹遲疑上前,其中一名丫頭道:“蜀國姐姐,這是我和瑤兒的賀禮,娘親和貴人幫我們精心挑選的,蜀國姐姐莫要嫌棄.”
說罷,這對姐妹怯怯站在原地。
在場姐妹幾人中,她倆是唯一喊嬈兒封號的。
既強調了娘親精心挑選,又小心講了一句略顯客套的姐姐莫要嫌棄,便能看出,她倆似乎對自己的賀禮信心不足,唯恐得罪了嬈兒。
這兩個小丫頭,分別貴人詩情、畫意的女兒,兩人的娘親乃雙生姐妹,且兩人出生的日子只隔了一天,不但容貌甚肖,且因年紀相仿,體態、打扮幾乎都一個樣。
此刻站在眼前,堪稱一對粉雕玉琢的瓷娃娃。
可在這深宮里,皇子皇女境況如何,卻無關生的好不好看,全憑母親得不得寵
后宮妃嬪中,皇后和蔡貴妃自不必說,玉儂憑借圣眷,同樣超然。
阿瑜有娘家為依仗,嘉柔和鐵膽也各自有劉齊舊臣、軍中將領為助力。
便是茹兒和篆云,也分別有蔡婳、阿瑜撐腰。
唯有詩情畫意這對早年被當做禮物送過來的雙生姐妹,無任何跟腳,以至于到了現在仍是貴人位。
貓兒坐鎮后宮,雖無人會欺負她們姐妹,但明知宮里宮外都沒靠山,詩情畫意便養成了小心謹慎的性子,自然,兩人的女兒自幼受影響,在嬈兒、冉兒、瀛兒幾位姐姐面前,便也成了這般小心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