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卻見貓兒一臉認真,蔡婳這才嚴肅了一些,“稷兒不會來真的吧?他馬上就要從高等學堂畢業了,說不定畢業后兩人分開也就散了”
這話說的有一定道理。
高等學堂教授的知識越來越深,為避免浪費師資,已不像初等學堂那般男女分校。
當初,陳初為了不讓稷兒他們和民間脫節,一直堅持讓孩子們化名進入宮外學堂。
但隨著高等學堂畢業后,學生們也來到人生的十字路口,要么繼續考錄取率只有百分之一的大學堂,要么考取朝廷基層吏員名額,要么從軍、去場坊、進商行。
當然,選擇后幾項難度相對較小出路的學生,遠比要考大學堂的多。
同時,高等學堂畢業時,學生已普遍十八九歲,也意味著,畢業后要么各奔東西、要么也該談婚論嫁了。
陳初對稷兒的期望,是希望他接著游歷一番,增長課堂以外的閱歷。
可人家姑娘的家人,在不清楚稷兒身份的情況下,肯定該給女兒安排婚事了,所以蔡婳才有此一說。
貓兒卻道:“你可知曉,此事我是怎知曉的么?”
“怎知曉的?”
“玉儂告訴我的.”
“稷兒告訴玉儂了?”
這很正常,宮里年歲稍大的孩子,都和玉儂親近,甚心里話都愿意說給她聽。
“嗯。”
聽貓兒確認,蔡婳不由吃醋,罵道:“兔崽子!老娘這般疼他,心里有事了卻不找我,偏去尋玉儂那傻姑!”
貓兒翻了個白眼,卻也沒有計較自己的兒子被罵了兔崽子,只道:“他若與你說了,你會同意?”
“自是不同意!一個教書匠家的女兒,能有甚見識?稷兒若喜歡,日后至多收進東宮做個側妃,太子妃萬萬輪不到她!”
“教書匠怎了?本宮父親當年還是個皮匠哩!”
嗯,這反駁十分有力!
皮匠女兒都能做皇后,教書匠的女兒為何做不得太子妃?
蔡婳自是聽出貓兒有中意那唐家小娘的意思,不由錯愕道:“趙貓兒,你莫不是瘋啦?你連見都沒見過那唐家小娘,竟真打算讓稷兒娶她做太子妃?”
“稷兒自己喜歡,奈何?”
貓兒說的坦然,可蔡婳卻一點不信這個說法.雖陳初一直強調,給孩子充分自主權。
但現下太子妃,便是未來皇后啊!
這么重要的角色,怎可能完全沒有政治考量?
和軍方聯姻也好,和文官聯姻也好,怎也比找個教書匠的女兒強吧.想到這些,蔡婳忽然心里一動,隱隱猜到了貓兒這般做的原因。
貓兒也不和蔡婳賣關子,徑直道:“若照蔡姐姐想,太子妃是從軍將女兒中選,還是從文臣女兒里選?”
到了現下,有些當局者迷的蔡婳已明白過來不管從哪邊選,總會讓另一伙人失望。
軍方或許覺著自己這邊和陛下更親近,但蔡源、陳景彥、西門恭這些人,誰不是早早壓上了身家,跟著陛下出生入死過幾回?
“可也不至于這樣吧?”
蔡婳自幼養成的等級意識,這輩子也改不過來了,只覺為稷兒選個民女做太子妃,太委屈他了。
可貓兒卻又道:“民女這層身份,對稷兒來說,興許還是個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