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將賈環叫到座前勉勵了一番,應天府尹賈雨村也不吝贊美之詞,而同考官梅玉成則心不在焉地附和了幾句,心情十分矛盾,本來老丈人王子騰讓他動手腳,阻止賈環中舉的,然而他一來擔心事敗被問罪,二來良心上過不去,所以最終放棄了,將賈環的考卷上遞給主考官孫承宗,而且就賈環那份考卷的質量,梅玉成早已有預感會是第一,結果不出所料,孫承宗果真點了賈環為頭名解元。
且說一眾新科舉人向主考官見完禮后,鹿鳴宴正式開始,先是齊誦詩經中的《鹿鳴篇》,呦呦鹿鳴,食野之萍,然后跳魁星舞,氣氛直接拉滿。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為有讀書高。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這首勉勵勤讀的《神童詩》,在座諸位都耳熟能詳了,自打蒙學開始便背得滾瓜爛熟,如今重讀,在座的新科舉子都是激動萬分,特別是那些貧寒學子,更是禁不住熱淚盈眶,甚至抱頭痛哭,十幾年的寒窗苦讀,如今終于得到了回報,成為舉人,實現了階級的跨越,從此改變了命運。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賈環亦禁不住眼眶微微濕潤了,雖說他穿越到這個紅樓世界也不足十年,但這些年來為了擺脫賈家的制肘,掌握命運的主動權,他毅然選擇了科舉這條路,同樣付出了無數的艱辛,特別是守制這三年,上千個日夜,在荒村草廬中,不分酷暑寒冬的苦讀,那段櫛風沐雨的歲月,真的至今難以忘懷。
“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人……”賈環情不自禁地跟著放聲吟誦,胸中似有豪情萬仗。
這首《神童詩》寫得很好,千百年來激勵著無數讀書人寒窗苦讀,頭懸梁錐刺股。科舉無疑是一項偉大的舉措,正如現在的高考,你可以批評八股文僵化禁錮人性,你可以批評高考培養應試機器,但你無法否認這項政策的偉大,至少他能保證公平競爭,給社會下層的孩子們架起一條通往上層,實現階級跨越的橋梁。
讀書不是唯一出路,但無疑是最好的出路,尤其是對窮苦人家的孩子來說,如果你有孩子,不妨讓他從小熟讀《神童詩》,必這大有裨益
言歸正傳,且說大家吟誦完《神童詩》重新入席,氣氛更為融洽了,彼此的距離仿佛也拉近了許多,大家推杯換盞,口必稱同年。
張溥舉杯道:“如今有酒,在下敬諸位同年一杯,預祝大家來年春闈大顯身手,金榜題名,登天子之堂,朱紫加身。”
大家紛紛舉杯,一飲而盡。
“枯飲無趣,必得有好詩,大家何不作起興來?”吳偉業提議道。
“也不拘只作詩,有好詞亦可下酒。”楊廷樞補充道,他比較擅長作詞。
吳昌時立即附和道:“甭管好詩好詞,大家只是作起來,賈解元以為如何?”
賈環就知道這些家伙還不服氣,如今不過是想換詩詞找場子罷了,嘿,既然爾等自取其辱,那便成全你們好了,但嘴上卻故作為難道:“在下并不擅長詩詞,就不獻丑了,諸位同學盡興。”
吳昌時聞言眼前一亮,你小子既然不擅長詩詞,那就再好不過了,又豈能讓你落跑,且看我報那一箭之仇,于是立即道:“賈同學過謙了,身為頭名解元,又豈會不擅長詩詞?鄉試第一場便考了一首五言八韻詩,若賈同學不擅長,如何拿的頭名?”
“是啊,賈同學就不要藏拙了,且拿出真本事來。”
“對對對,賈同學不作也行,把這一壇酒喝光,然后充作侍者,為我等把酌斟酒。”張溥等人紛紛出言激將。
在眾人的強烈要求下,賈環只好“勉為其難”地答應了。吳昌時等人見到賈環終于被逼梁山,不由暗暗摩拳擦掌,準備找回場子,只有盧象升再次為他們默哀。
主席那邊的孫承宗等人似乎也留意到這邊的動靜,均停了杯筷往這邊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