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詠春拳的器械只有兩個,一個是八斬刀,另外一個就是六點半棍,今天我給你展示下六點半棍。”幾天后站在一個空曠的校場上,葉問拿著一根兩米四的長棍給謝元展示著棍法。
“師祖梁贊在教我師父陳華順的時候這套棍法的名字叫六點半釣魚郎棍。”葉問這次沒有開詠春拳的二字鉗羊馬,而是北方常見的大馬,兩手握住棍棒一頭向前一遞,在向后一收,這就是預備式。
“很顯然,你也看的出來,我打六點半棍時開的是北方大馬,據說這是北方傳下來的棍法,但已不可考證。
第一點,湘子吹簫。”葉問將長棍向長槍一樣向左一送。
“第二點,天羅”此刻馬步變虛步的葉問將身體向后轉90度,棍頭向下,棍尾舉在頭頂,呈防御狀。
“第三點,地煞”由防御式的舉棍,變成砸棍,步法也有虛步變仆步,葉問不斷向前用棍子向打冰球一樣前進。
“而第四點是猴子偷桃。”這時候的棍勢就從仆步下點,變成歇步上挑了。
“第五第六點是連招,左遮攔,右插花”馬上轉為仆步遞棍抵擋,再后退一步的向右側的仆步砸棍。
“美人撐舟只是半點,所以合稱六點半釣魚郎棍”最后一式是由仆步轉虛步,據棍而擋,再重新回歸湘子吹簫。
葉問收棍而立,順了順氣再解釋道“但到了后面,六點半棍就開始做出了改良,我們就不用這么長的名字叫招了,而且在馬步上我們修改成匹配詠春拳的鉗羊馬。
同時順序變成刮,點,挑,圈,標,掃,彈”
雖然同樣是六點半,但是后面演示的改良棍法的確風格上更像南拳的風格了。
“六點半棍最難練的是點和疾,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把疾勁發揮在棍尖上面。
但棍子本身是有彈性的,所以我們需要把彈力和吊力連在一起就是點勁。”
葉問把棍子立在地上,正準備給謝元講解每一式的要點時,突然一幫子學徒突然上氣不接下氣地跑過來,喊道“葉師傅,出事了,出事了”
“怎么說話”謝元聽著就不對勁,但很快住了口,因為葉問伸掌止住了他的話頭。
葉問幫學徒順了順氣,溫和地說道“歇口氣,慢慢說。”
其中一個為首的學徒順了順氣,才說道“好,好。剛剛有一幫人到天臺說梁哥打傷他的兄弟,現在梁哥落到他們手里了,要你拿錢到魚檔的李洪記去贖人。”
葉問點點頭,沒有說話,他來到自己剛剛放水的地方喝了杯熱水,保溫杯是謝元送給他,又點了根煙,吸了一口。
這才對學徒保證道“我會處理好的。”
“唉,合該有此一報吧”謝元在心中無奈地嘆息,黃粱作為首徒,被人挾在手里,如果不去救,名聲全都壞了。
更不要說現在這里很多的徒弟都是黃粱介紹過來的,沒把人救下來人心都會散,葉問不僅要答應去,還得馬上去,晚一會都是巨大損失。
可是黃粱這個人只能說他的個性好爭,但是少年人本身年輕氣盛,不爭怎么會知恥后才發奮呢
想到這里,謝元跟葉問提議“我跟你一起去吧,一路上有個照應。”
“好。”葉問沒有拒絕,畢竟謝元功夫雖然雜,但是他搏擊的基礎還是詠春,也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