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朕叫人擬的草案,你們都看看。朕打算先在雍都試行,而后是附近五城,最后全國推廣。”
小太監下去,就近遞到攝政王手里,轉頭又回到花素律身邊。
下頭的人不怎么高興。
聽皇上這意思,不是在問他們能不能做,而是已經敲定,只是讓他們想辦法
這也太不把他們這些臣子當回事太霸道、太獨斷專行些
但他們敢怒不敢言。
江若谷拿到手中,并未翻看。
他沒有什么表情,直接了當道“皇上,此為利民之策。但若推廣,建立人員問題、經費、稅款、相關律法諸多事宜均需詳細推定。”
“朕知道。”
這事花素律尋思兩天了,她怎會不知道此事看似簡單,實則復雜,方方面面牽扯多嗎
切實的看病如何定價朝廷是否要給補貼如何補貼如何落實防止醫療貪腐
只錢這一字上,就不知有多少問題。
新時代醫療發展那么多年都沒說盡如人意,古代施行,如何容易
她隨意地晃晃手“不急,節后回來,六部給朕拿個大概的主意。此事交由戶部、禮部主持。”
戶、禮兩部尚書走出來“臣遵旨。”
他們見皇上點頭,正要退回隊伍里,忽聽上方道“別回去了,朕事還沒說完。”
花素律繼續道“不止是醫館、朕還打算在民間辦學堂。”
此言一出,下面一群裝鵪鶉的人忽然炸了鍋,竊竊私語地相互議論。
“書院”“民間辦學堂誰去上”
“讓百姓去讀書”
花素律耳尖的抓住這句話“那位愛卿說的沒錯朕就是要讓百姓讀書識字,教化啟智。”
說完這番話,眾官員都是一副不可置信的驚異面孔。
仿若聽了件滑天下之大稽的離譜事。
大俞人民的思想與花素律這個未來不對,是異空間穿越來的人不一樣。
他們的想法大概類似“只有被光選中的孩子,才配識字讀書。”
而“被光選中的孩子們”,指的是名門貴族出身的子弟。
說到此,就不得不說這個時代,令花素律感到匪夷所思的“出身論”。
大俞文官,要么是如崔李鄭王般世代簪纓、有千年底蘊的顯貴門庭。
要么是如柳常德、黃庭忠般,祖上曾出過官爵的沒落寒門,或受貴族賞識聯姻的新貴。
武官們則不同。
武官大多普通人家出身,如江若谷出身窮苦農家,武利智祖上是幫人宰殺牲畜的屠戶,均非名門。
他們逢時乘運,靠刀與血在尸山血海中展露頭角。
但想升官,必不可少的條件是有貴人幫扶。
否則即是武神轉世,也最多止步百戶。
而這“貴人”,大多時候還是貴族們。
再者,大俞興道。
老子曰“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讀書人們對武官有足稱偏見的認知善用兵者,必甘于殺人。
因此傲慢的文官們天然對武官帶一份鄙夷,認為他們與集市上的屠夫、行刑場的劊子手都是別無二致的嗜殺不仁之徒。
即便如武利智般,祖上五代為將效忠朝堂,現位及一品權傾朝野,也免不了背后被人辱罵為“喋血賊”。
大族人家中,只有實在無人能支撐門庭時,才會讓子孫從武。
這屬于已到逼不得已的境地。在其他貴族面前,也屬于讓家族蒙羞的恥辱行為。
說白了,這個時代,確切做到了“投胎決定命運,出身決定一切”。
但平民接受不起教育,有一個最根本原因
紙貴。
大俞的紙價沒到一張千金那么夸張。
市場上一張最低兩、三子。
買本書,大抵要二錢銀子左右,夠一個四口之家兩三月花費。
平民本就掙扎在溫飽線,又怎會去做這種對他們而言低性價比的事
因此無論是在平民,還是貴族間都有一個共識。
平民讀書,為無用之行。
天才本站地址。小說網閱讀網址,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