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宮里,花素律還不知柳茂嘉有了這么逆天的想法。她正和工部負責水利土木工程的大臣探討,昨夜她所想的方法是否可行。
幾名大臣認真思索了許久,都對疏通之法極為認可。但這里有一個問題
就是歷史上有過黃河改道的問題。
一旦改道,那之前挖的分流河就算白費了。
這個年代工程力有限,挖條河非一朝一夕可成,更莫說要沿著黃河挖不知多少條河渠。其需耗費的人力物力,自然非尋常可言。
有關改道花素律還真沒往上尋思。
歷史上,黃河確實多次改道。
但她并非穿進真實的歷史,而是穿越進一本架空言情里。這里糅雜了許多朝代,許多虛設,很難拿她知道的歷史去判斷。
即便是熟知歷史上黃河改道、災患,用處也不大。
沉思良久,花素律拍案道“改道也得做”
天地浩大,自然于人的饋贈溫暖而美好,滋養了人類生息。但當掀起災變時,對人類便是傾覆性的浩劫。
人類歷史上與自然災難的抗爭從不停息,若不抱著“人定勝天”的念頭,那人類只會淹沒在一場場自然的劫難中
幾名大臣沉默片刻,一個面相忠厚的大臣抱禮,誠懇勸道“皇上,若是耗力所造河道作廢,只怕會民怨沸騰此事需慎重考慮啊。”
一個不好,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河道廢了。那花素律的名字就要掛在臭雞蛋榜,死了也要挨罵。
就算成了,來日后世萬世,鬼知道那個智障會改史冊給她寫成什么樣。屆時還是免不了污名。
如隋煬帝修大運河,明明促進了南北經濟是事實,但人們記著的大多是勞民傷財和皇帝出游。
由此利萬世之功,就這么被掩蓋了雖這事,可能和隋煬帝的為人也分不開關系。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若要有人做這惡人,那便由朕來”花素律一身玄紫色金紋龍袍,頭頂金冠金簪,氣勢磅礴道。
幾名大臣有人為她雄心壯志受到鼓舞,有人不為所動。
但他們見皇上打定主意修理黃河,大多數都是喜的,只不過喜得不大同。
修河,可不是一兩年能干完的活。這里頭的撈頭,能小嗎
工部尚書黃庭忠便是如此想。
他喜滋滋的,又有錢賺了
但也有人期望能借此施展才干,經世濟民,成就自己賢臣名士的名聲。
于是這修黃河的事,成了好差,個頂個搶著干。
黃庭忠作為工部尚書自然不用去搶這活,他只站在旁邊幽幽的,推薦自己手下的人,好方便日后牟利。
卻不想,皇上誰都沒選。
修河道雖要緊,但是件慎重事。
既然分流可行,花素律便打定主意,先讓人從理論方面研究著。
待眼下這回黃河水災解決后,將目前的黃河官召回幾名。
借治理黃河多年的黃河官意見參考,有目的性的派人對黃河調查研究。是在何處開河,何處植樹造林固沙在有充分認知后,再行動工。
如若能按花素律計劃所行,這一套流程走個十年八年都是短的。
她若是能活到那時,大概她想做的也都做到了,屆時錢多了再修河。
工酬對等,想來百姓參與修河,也不會有太多意見。
對花素律自己而言,名聲也能好聽點
幾名官員見這事對他們沒有下文,難免泄氣。但究竟是尚未敲定,對他們總還是有希望,心底里便還有期待。
花素律囑咐他們幾句,要他們好好研究這河怎么搞,等來日慢慢商討。
送走工部的人,花素律敲噠著桌板尋思了許久。
雖說現在她前路未定,但人不能光顧眼前,不替未來做打算。
修黃河就和辦學堂一樣,求的都不是當下的結果,而是未來
屋外傳報,東廠廠督緒正殿外求見。
花素律驀地楞了一瞬,心道緒正怎么這時來了
轉念她想起,再沒幾日是先帝冥誕,端午遇刺的事也該在那之前有個下文,興許緒正是為此事而來。
不過他來得正好,花素律也恰好有事找他。
這般想著,便將人喚進來。
花素律坐在桌案后,門一開,見緒正像胯骨不利索、半身不遂似的,拖著兩條長腿挪進來。多多還幫他抱著厚厚一摞文書,送到花素律桌案上,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