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公署的建立不是一天兩天能開始的,再說花素律想的計劃也不是盡善盡美,還需要商議完善。
這件事沒落實,不代表花素律沒事忙。
姜賀一死,他那兩個庶子打著起義的名頭造反,結果被打進山里,成了嶺南特色。
這伙人一入山,就好像捅了蛇鼠窩。
嶺南本就匪患興亂,自姜家事后,山匪們不止搶百姓的,還開始互相打殺起來。
他們要如此內耗倒也罷了,偏他們互相殺得越兇,搶百姓也越兇。若非嶺南道新上位的幾個世家早有準備,只怕嶺南沒被安南人殺亂,先被山匪搞亂套了
連鎖效應還沒有結束
被山匪不斷進犯,嶺南百姓要么是不堪其擾,要么是被搶得一無所有,不少四散逃命去別的地方。
流民到了其他地區,成了流匪,騷擾掠奪地方百姓。還有些因裁軍被裁掉的,也跟著作亂南邊不少地方匪亂四起。
眼看軍演在即,花素律如何能眼看天下亂起來
取得消息后不久,花素律就召集大臣商議。
此事也沒什么好講的,有流匪就剿匪、有流民就安置,只是這人選需要仔細考量。
幾個武將面面相覷一圈,誰都不大愿意領這個命。
一是因為皇上現在財務上抓得很嚴,這事不算得有油水。
二是因為,剛剛裁軍,大家手上的力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消減,誰都不愿帶自己的兵出去消耗。
花素律瞧眼武利智,手指節叩了叩桌面,心想大伯哥你什么身份啊說句話啊
武利智干挺著和她對視,硬是抻悠了老半晌,才對花素律說“臣以為,此事可使地方軍隊聯合已集結起的民兵,進行反擊。”
有人反駁“大將軍,好些地方尚未建立起民兵,已建立起的才成立多久如何反擊得了那不是送死嗎”
武利智看傻子似的瞥這人一眼,沒說話。
一邊有追隨武利智的人注意到,即刻代他答道“流匪為流民所集結,吃穿沒民兵好,武器也沒民兵好,經驗也差不多少”
他說著又揣摩下武利智和花素律的表情,繼續道“不拿這些流匪練手,來日若有萬一,直接與敵軍的精兵強將對壘嗎”
那人被堵了一嘴,憋憋嘴,白了一眼撇開頭沒回話。
花素律聽著還算可行,但這事得有一個總領將。
她本事想將武利智支出去的,但讓一個全軍總司令去剿流匪,有點殺蚯蚓用宰牛刀
武利智可能考慮到花素律的想法,主動舉薦了金吾衛的一位將軍。
花素律掂量合適位置上的人,她確實不太能想出誰來。
雖說金吾衛中有個她想提拔的梁虛耺,但這家伙品級太低,實在夠不上這差事
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
花素律陰森森地瞄眼武利智,想著就信大伯哥一把,敲定了武利智的提議。
定下后,那位被選中的幸運之子,隔日便點兵往南邊去剿匪。
這不是一兩天能解決的事,雍都這頭還有軍演的事要操心。
花素律沒讓武利智去剿匪,軍演總不能放過他。
作為鎮國大將軍,武利智自己也不會放松這事,打從幾支軍隊到了雍都外大營,武利智便成日兩頭跑,總是不得閑。
不過,花素律倒是難得清凈兩日。
可惜的是,這清凈沒有持續太久。
某日花素律正在午睡小憩時,外頭有宮人急惶惶地來報“皇上,趙公子,沒了”
花素律剛剛睡醒,當時聽完好半晌沒反映過來。
還下意識想回一句“人不見,就去找啊問我來干什么”
幸得在朝堂上鍛煉這些時日,讓她戒掉嘴快的毛病。讓這句話只是在喉頭轉一轉,沒有真的說出來。
這一頓,花素律想起,在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中,“人沒了”的含義,不是單一的
花素律好一陣沒說話,多多站旁邊主動為她茬過去“不成事的東西宮里做事這么多年,還慌慌張張的成什么樣子”
太監忙叩頭“皇上恕罪,皇上恕罪”
花素律皺著眉,抬下手,嗓子有點剛睡醒時松弛的低沉“好好說,趙公子究竟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