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四月里,鄧世榮主要在忙兩件事:
一是把家里的水墻和圍墻給砌起來了,二是把老屋給拆了。
在鄧世榮家把水墻和圍墻砌起來后,村里人看到了都是羨慕不已。
因為這水墻和圍墻砌起來之后,鄧世榮家的這個屋場就變得漂亮了很多。
尤其是水墻以及圍墻上,鄧世榮還請人打造了精美的木護欄,看起來就更加漂亮了。
如果說鄧世榮請人砌水墻和圍墻讓村里人羨慕,那等他請人來拆老屋的時候,就讓大家不理解了。
這房子好好的為什么要拆?
就算不住人了,留著當柴屋不行嗎?
或者留著養雞鴨不行嗎?
特別是家里的房子還比不上鄧世榮家老屋的人家,心中就更加不是滋味了,就好比別人吃都吃不飽,結果鄧世榮卻拿剩飯剩菜來倒一樣,那真的太刺激人了。
當時,就有人忍不住問道:“九公,這老屋好好的,為什么要拆掉啊?”
鄧世榮自然不能說老屋擋在新房子前面看起來不美觀,而是笑著答道:“我想在家門口這里搞個曬谷場。”
聽到鄧世榮的回答,大家也就理解了。
這個年代的農村人都耕田種地,曬谷場的重要性那是毋庸置疑的,盡管生產隊已經有了一個大大的曬谷場,但全村那么多戶人家一起用的話,還是擁擠了些。
尤其是曬谷的時候,都是早早就要去曬谷場搶位。
如果能夠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曬谷場,那想要曬東西就太方便了。
于是,知道鄧世榮想要在家門口打造一個曬谷場,他那些鄰居都不由得暗暗高興,要是這曬谷場真的搞好了,那他們這些鄰居也會跟著受益。
把老屋拆了之后,新房子的視野開闊,看起來就更加漂亮氣派了。
鄧世榮還在水墻與圍墻間雜著種上大紅花與月光花作為點綴,同時請人把這一畝多的空地用石灰水泥硬化。
等搞完這些,時間已經來到了五月。
原本鄧世榮家的房子就是這個年代農村最漂亮的房子,在把這些全部搞好之后,更是漂亮到了極點。
如今,鄧世榮家已經成了整個那耶村的標桿,成為了全村人為之奮斗的目標。
……
在四月底的時候,整個雙旺境域的人都開始割簕古葉,準備到端午節的時候包粽子吃。
簕古葉割下來后,要先把兩邊的刺削掉,然后拿來晾曬一下,等葉身軟了就可以卷成團放到鍋里煮,煮過的簕古葉可以說是韌性足,不容易爛,拿來包粽子比很多粽子葉都強。
與簕古葉一起煮的,還有提前削好的竹篾條,這是用來捆綁粽子的。
到了五月初三這天,整個那耶村都開始忙著包粽子,因為明天就是那耶鄧氏的端午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