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看到堆放在柴堆旁邊的這些芒竹編織品,鄧世榮一點都不奇怪,還稍微高看了這一家人一眼,畢竟能把芒竹編產品編織得這么漂亮的,這份手藝還是非常不錯的。
在泥磚屋右前方架著兩根長長的竹桿,竹桿上面掛滿了衣服,這些衣服上基本都是帶著補丁的,甚至其中有幾件衣服的補丁看起來已經比原布料要多了。
看到這一幕,鄧世榮也不奇怪,俗話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個年代的大部分農村人,平時都是穿帶補丁的衣服,只有逢年過節或者出席一些重要場合,才會把平時舍不得穿的衣服拿出來穿。
這些說來話長,其實鄧世榮騎車來到這里,再左右看上幾眼,也就幾秒鐘的事情。
里面的人聽到了動靜,走出來問道:“阿表,你找誰啊?”
鄧世榮問道:“請問這里是劉老三家嗎?”
劉老三驚訝道:“我就是劉老三,阿表你是誰啊?找我有什么事嗎?”
鄧世榮笑道:“我是邦杰大隊的,姓鄧,別人都叫我九叔,我聽說你的大女兒不僅模樣周正,性格也很好,正好我這里有個主頭條件不錯,所以想過來看看他們合不合適,要是合適的話我就幫忙撮合一下。”
劉老三聞言恍然,原來是媒人上門了,他連忙客氣的招呼道:“原來是鄧九叔,這里太陽太曬了,快進來坐。”
鄧世榮也不客氣,把單車停好,便跟著劉老三走進了他家的廳堂。
劉老三家的泥磚屋,是這個年代最常見的類似,從大門進去,就是廳堂,廳堂兩邊各有一個房間,再進去就是天井,天井兩邊則是廚房,天井上去是主屋,主屋里面有多少個房間,就不知道了。
此時,廳堂里面,還坐著三個人。
一個年紀跟鄧世榮差不多的婦女,一個約摸二十二三歲的少婦,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
在三人面前,都擺著一個半成品的芒竹編。
劉老三招呼鄧世榮進去,然后對那個十八九歲的姑娘喊道:“三妹,把煙筒給鄧九叔拿過來。”
三妹應了一聲,然后拿起旁邊的煙筒來到鄧世榮面前,說道:“鄧九叔,燒筒煙先。”
“謝謝!”
鄧世榮接過煙筒,他猜到眼前這位姑娘十有八九就是劉老三的大女兒,不由得多看了兩眼。
之前那位大媽沒有說錯,這姑娘的個子確實不矮,目測應該是在一米六左右,這身高別說是現在的廣西了,哪怕是擱在后世的廣西,也算得上是標準的身高了。
因為在農村干活風吹日曬的,所以她的膚色不夠白,是那種比較健康的膚色,她的五官端正,臉上掛著笑容,整體看起來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姑娘。
但鄧世榮明白這是由于對方沒有打扮,穿的也是不合身帶補丁的衣服,這難免拉低了她的顏值,要是她稍微打扮一下,再穿上一套合身的衣服,那她的顏值肯定能提升不少。
單以相貌而論,配他的大外甥可以說是綽綽有余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