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天津后,鄧世榮又接連跑了石家莊、太原和濟南這三座城市。
因為有了天津的成功經驗,他專門尋找水果批發商合作,可惜這三座城市的水果批發商都處于起步階段,實力遠不能跟天津那位肖老板比,在這三座城市也只銷售了400噸地菠蘿。
這400噸地菠蘿的銷售價格是6毛6/斤,又是52.8萬元進賬,加上前面的70.2萬,一共進賬123萬元。
還剩下176噸地菠蘿,鄧世榮也懶得繼續跑了,便坐上了前往京城的火車,準備把剩下的貨全部甩給周勝利三人,相信那30噸的地菠蘿早就被京城的市場消化完了,以京城那龐大的人口,再來176噸完全沒有壓力。
“不是吧?電視在長江里泡了一個月都不壞?這真的假的啊?”
“你看,這都上報紙了,哪可能會有假啊?”
“媽呀,那這牡丹牌彩電的質量真是太好了,可惜我沒有電視票,要不然我就是砸鍋賣鐵也買一臺回去。”
“……”
鄧世榮走出京城火車站,便聽到這樣的一番對話,他不由得上前問道:“兩位同志,電視在長江里泡了一個月都不壞?你們聊的是什么新聞啊?”
那個拿著《京城日報》的人聞言回答道:“是這報紙上面登了個新聞,說是一臺牡丹牌彩電沉江整整一個月,打撈上來后,維修人員僅更換了電視機揚聲器的紙盆和音圈,電視機依然圖像清晰、色彩鮮艷、聲音悅耳,收視效果與出廠產品所差無幾,不得不說這質量實在是太好了。”
剛開始的兩三天,一天下來就只能賣掉幾只地菠蘿,后來她慢慢的摸索出了一些做生意的訣竅,生意就越來越好了,現在一天她能賣掉二十只地菠蘿,毛利潤高達10塊錢。
所以有這樣讓人咋舌的新聞爆出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蔣小雪坐在小板凳上,拿掛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汗,挑著這近百斤的東西走了十幾分鐘,累不累先不說,但熱是真的熱,汗水把衣服都濕透了。
想到這里,鄧世榮跟那兩人打了個招呼,就坐公交車直奔王府井的百貨大樓。
顧客仔細看了一下,發現地菠蘿的塊頭不小,滿意的點了點頭,掏出3毛錢道:“那給我來一塊吧!”
……
半個小時后,鄧世榮便溢價從別人手中購買了一臺14英寸的牡丹牌彩電。
蔣小雪露出笑容,說道:“3毛錢一塊。”
接著用兩塊木板把水桶蓋好,木板上面放著打包好的辣椒鹽和竹簽,然后用扁擔挑起兩只木桶,對兒子說道:“小峰,帶上小板凳,咱們走了!”
這地菠蘿的進貨價是9毛錢/斤,李昌盛幫她借錢進了600斤的貨,一只地菠蘿的重量基本是2.5-3斤之間,取個中間數2.75斤,那成本就是2.5元左右。
不過,蔣小雪也知足了,她早就計算過了,把今天的地菠蘿全部賣完,她的總利潤大概有一百塊錢出頭,這個收入是她來京城這兩年來最大的一筆收入,可以好好的緩解一下她一直窘迫的經濟狀況了。
有了第一個顧客,很快又有第二個顧客、第三個顧客。
帶著兒子走了十多分鐘的路,終于來到了一個人氣頗高的街口。
前世的鄧世榮倒是沒關注過這樣的新聞,不過他知道牡丹牌電視曾紅極一時,當時很多人都以買一臺牡丹牌電視為榮,而這個年代很多東西的質量都是吊打后世的。
某破舊的四合院。
今年已經七歲的李峰應了一聲,便拿著兩張小板凳,跟著母親一起出門做生意了。
那人說道:“這可是《京城日報》,不是那種喜歡捕風捉影的小報,真實性應該是不用懷疑的。”
尋了一棵能夠遮陰的風景樹,蔣小雪把兩只木桶并排著放,把兩只搪瓷盆從盛著清水的木桶中拿出來,用一只搪瓷盆舀上一盆清水放在其中一塊木板上,另一只搪瓷盆則裝滿泡著鹽水的木菠蘿,放在另外一塊木板上。
“當然可以。”
而這玩意除了進貨成本,也就辣椒鹽跟竹簽需要一點成本,算下來一天能賺9塊多。
嘖嘖,甜辣之間還帶著微酸,那口感真是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