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有事就給我打電話,拜拜!”
……
鄧世榮一家是臘月廿八回到老家的,臘月廿九召集族人開了助學會,根據期末成績的排名獎勵族中的優秀學子。
在發完獎勵后,鄧世榮看著底下的一眾族人,說道:“各位族人,今年由于集資到縣城建小區,搞得大家手頭都比較緊,不過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現在縣城的小區已經建好,而且客運公司的利潤也比去年還要高,等春運結束后就給大家分紅,到時大家就有錢裝修縣城的房子了。”
“哈哈,就等著客運公司分紅呢!”
“去年客運公司一個春運下來,就賺了一百萬出頭,今年公司又新增了五輛大客車,那一個春運下來賺個一百一二十萬應該是沒問題的吧?”
“這個肯定是沒問題的,聽說現在公司一天的利潤就超過了三萬塊錢,去年公司分紅每股是500塊錢,今年不說要更多,只要能保持這個分紅標準,那咱們手頭就不會像現在這么緊了。”
“就等著公司分紅還債呢!”
“……”
聽到族人們的議論,鄧世榮笑道:“我知道,年初集資建房的時候,有不少族人為了多要一兩套房而欠下了不少的債務,就算客運公司的分紅發下去了,也不一定夠還債的,但這個問題不大,接下來西瓜種植肯定又能大大的賺上一筆,把欠下的債務全部還清應該是沒問題的。”
鄧允貴是了解九叔的,知道他肯定還有話要說,便問道:“九叔,你是不是又有什么計劃?”
鄧世榮笑道:“確實有個想法要跟大家商量一下。”
“九公,有什么想法你盡管說,我是一定會支持你的。”
“九叔,不管是出錢還是出力,只要你出聲,我們一定大力支持。”
“族頭,有什么你只管吩咐就是。”
“……”
鄧世榮自從當了那耶鄧氏的族頭以來,做出了多大的貢獻族人們都看在眼里,此時他在族中的威望已經超越了歷代族頭,族人們對他已經達到了無腦支持的地步。
老族頭鄧世安見狀,心中也是極為欣慰,鄧世榮是他選中的族頭接班人,表現得越是出彩他越有面子。
鄧世榮伸手往下壓了壓,神色頗為嚴肅的說道:“國家修史,知其興衰;地方修志,知其沿革;家族修譜建祠,知其根源,這是構成華夏文明的三大支柱。
尤其是建祠,它是一個宗族祭祀祖先,弘揚古圣先賢文化的場所。
是一個家族的象征,是一個家族教育子孫后代立志成才的場所,是敬宗睦族的敦倫之所,是尋根歸宗,不忘先祖之舉措,是子孫后代敬宗愛族,是上慰先祖,下澤后坤的大事。
是壯舉、是豐碑、是全體族人的心愿。”
鄧世榮的這個開場白,聽得底下的族人面面相覷。
除了文化不低的少數族人,大部分族人聽得都不是很明白,只知道族頭是在說祠堂的事。
鄧世安作為村書記和老族頭,他也是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的,聽了鄧世榮的這個開場白,他就明白族頭想干嘛了,當即有些激動的問道:“族頭,你的意思,是不是想重修祠堂?”
鄧世榮點頭道:“不錯,我確實有重修祠堂的想法,我們那耶鄧氏的祠堂已經建了幾百年了,最后一次重建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情,又幾十年來又經歷了一番動蕩,祠堂現在其實已經很殘破了,早就應該要重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