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鄧世榮一家以及親戚朋友們便一起乘坐班車回家過年。
鄧允珍如今已經嫁為人婦,自然是跟著朱家人一起回松旺鄉山心村過年了。
過年各種各樣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比如說要打掃衛生,要做甜籺、灰水籺、飯心籺等過年必備的籺,還要供各路神仙。
在雙旺鄉,香火最多的一般是觀音菩薩、華光大帝以及土地伯公,這是家家戶戶都要供的。
除此之外,還要供契爺。
這話聽得幾個小輩連連點頭,一個個都在心里開始盤算起來。
從小到大帶小冬兒最多的,不是她的爸爸媽媽,也不是爺爺或者外公外婆,而是她的大姑姑,因此小冬兒跟大姑姑的感情也是最深的,會這樣問也不奇怪。
鄧允珍沒有藏著掖著,直接說道:“我說的這門生意,就是炸蝦公籺賣。”
這就是縣城趕圩人數能夠破40000,沙河鎮趕圩人數破30000,龍潭鎮趕圩人數破27000的主要原因。
朱俊杰見自家老婆輕輕松松的就化解了大嫂這個有些“強人所難”的要求,嘴角不禁微微翹起。
在吃飯的時候,鄧允珍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娘家的親人,往年的這個時候,她都是陪著家人一起吃團圓飯,可從今年開始,她陪的家人不再姓鄧,而是姓朱了!
朱俊杰的為人還是很細心的,跟大哥二哥還有侄子們一起喝酒的同時,還時刻關注著自家老婆,看見她神色間的細微變化,就猜到她是想娘家親人了。
朱俊杰補充道:“比如說我們松旺鄉的圩日是三、六、九,而隔壁龍潭鎮的圩日是一、四、七,東平鎮的圩日是二、五、八,在鄉鎮擺攤就可以每天趕一個圩日,這樣做雖然辛苦了一點,但客流量也是最大的,賺得肯定比在縣城擺攤還要多。”
毫無疑問,等開吃的時候,鄧允珍的手藝受到了所有朱家人的好評。
朱大嫂不放心的問道:“阿珍,炸蝦公籺賣,真有這么賺錢嗎?”
張秀萍安慰道:“你好好吃飯吧,大姑姑后天就回來了!”
簡單來說,你信哪位神仙,你就找哪位神仙起福,讓衪保佑你。
朱俊杰看向他那幾個侄子侄女,說道:“你們滿嬸已經給你們說得很清楚了,打工是沒有出息的,想要賺大錢,就努力把這小生意做好,等賺夠了本錢,就可以做更大的生意了。”
與此同時。
甚至,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鄧世榮還想在村里建風格統一的別墅。
朱二哥接話道:“那邊的工廠工資高,但想進廠工作也很難吧?如果進不了廠,那工資再高也沒用啊!”
鄧允珍瞥了他一眼,笑道:“你小聲一點,等會媽聽到了可就不高興了。”
朱老頭子和朱老太太一直傾聽不出聲。
朱老太太臉色也是微微一變,她當然也希望她的那些孫子孫女們有出息,不用留在村里耕田種地,但她這大兒媳實在是沒眼力勁,這事就不能再等一等,或者先跟阿杰商量一下嗎?
當然,以上是廣東以及其他地方的認契方式。
只有這樣,才能跟得上那耶鄧氏的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