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耶鄧氏的新祠堂終于建成了,用時兩年半多一點。
鄧世榮接到消息后,就第一時間趕了回來,看著這座氣勢磅礴的祠堂,他的心中也是相當滿意,如此牛叉的祠堂就是擱在后世都能讓人贊不絕口,在這個年代那更加不用說,哪個族人看了不驚嘆啊!
鄧世榮看了一遍建成后的祠堂,然后對祠堂理事會的族人說道:“既然祠堂已經建成,那接下來就去請大師擇個良辰吉日,然后為祠堂升座。”
祠堂升座,是博白客家人的傳統文化之一,就是按照選好的良辰吉日,將香火爐和祖先牌位安置到新建成的祠堂里,祠堂升座儀式主要包括三個內容:迎龍、進香火、祭拜等。
祠堂升座,算是族里非常大的一件事情,不止全族人都要回去參加,就連外嫁的姑姐也都會回來。
同時,那些分支兄弟,自然也都要派代表過來參加。
鄧允貴道:“九叔,我們已經提前請大師擇好良辰吉日了,根據大師的推算,今年最好的一個吉日是臘月初七這天,我們請了三個不同的大師推算,得出的吉日都是這個,應該是錯不了的了。”
鄧世榮道:“既然吉日選好了,那就派人去通知各分支的兄弟,還有各家的阿姑大姐自己派人通知。”
鄧允貴道:“嗯,回頭就派人去一一通知。”
接下來,大家就商量祠堂升座的一些細節問題,這是全族矚目的大事,還有分支的兄弟也都會到場參加,升座的步驟肯定不能出錯,多少點鐘該干什么,這些都要提前策劃好。
等商量好祠堂升座的事后,鄧世榮便說道:“年初我就說過,明年準備在村里統一修建別墅,前不久我跟設計大師聊過了,大家通知下去,都好好想想自家的別墅要建多大。”
鄧允強問道:“九叔,這別墅想要建多大都可以嗎?”
“橫向的話,因為屬于我們那耶鄧氏的河流長度有限,所以只有9米、12米、15米、18米這四種規格可供選擇,縱深都是統一的50米,樓層也是統一的三層,面積越大需要花的錢就越多,這個是肯定的,大家可以根據需求自由選擇規格。”
說到這里,鄧世榮起身道:“都通知下去,讓各村把數據統計好,明天交到我這里來,這規格選定了就不能再改,所以讓族人們都跟家人商量好。”
“好的,我這就讓人去通知各村的族人,讓他們今晚都商量好,明天就把規格名單交上來。”
當晚,那耶鄧氏族人都收到了消息,都關起門來和家人商量別墅應該選什么樣的規格。
這是要出錢修建的,不是族里免費發放,所以族人們也沒有盲目的選擇最大規格,而是根據自家的需求來選擇。
比如說像鄧昌元家,分家之后就只有一家四口人,如果選擇最大的18米規格,是真的沒那個必要,太浪費了,選擇最小的9米規格都已經是綽綽有余。
畢竟縱深有50米,就算減去前面的空地與后面的花園菜地,用來建房也至少有20米,而且還是三層結構,這樣的房子別說是一家四口住了,就是一家十口來住也是足夠了的。
經過一夜的商量,次日各村就把規格名單交到了鄧世榮手上。
鄧世榮隨意翻看了一下,發現大部分族人選擇的都是12米這個規格,其次是選擇9米這個規格的,再次之是選擇15米這個規格的,而選擇18米這個最大規格的只有極少數族人。
鄧世榮兒女眾多,他又不缺錢,自然是選擇最大的規格。
ps:感謝各位大佬的打賞和月票,qq閱讀的大佬牛逼啊,七千多收藏,月票直接干到總榜22名了,戰斗力真是杠杠滴,要是能干到前十就好了,前十是有獎金的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