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這個年代的火車餐,廚師大多出身于老牌飯莊,有一手過硬的廚藝,讓乘客們在火車上也能吃到各地名菜,味道還不比外面的飯店差,可以說是火車餐的黃金時代。
總之,把它們收進空間的時候是什么樣,再放出來的時候就是什么樣。
其實以她們的身份,平時不知道多少人想請她們吃飯都請不到,她們當然不會稀罕這區區一頓飯。
“謝謝,不用了!”
唯一讓鄧世榮頭痛的,是把銀杏樹的數量湊夠后,該怎么瞞過族人把樹給種下來呢?
除了銀杏樹以外,鄧世榮還順便收取了幾十塊幾噸到十幾噸重的那種大石頭,這是用來鋪墊在河道兩邊的,這些大石頭同樣面臨跟銀杏樹一樣的尷尬,到時怎么瞞過族人把這些大石頭弄到河道兩邊,也是個讓人頭痛的難題。
直到九十年代初,各地餐車開始實行承包責任制,每年上繳固定數額的利潤,剩下的錢歸餐車所有。
至少不會像眼前這兩個女子一樣,一看就是兩只大肥羊。
這銀杏樹,大概間距是15米種一棵,那耶村的這些沿河村道一共是3684米,種上一排就要245棵,而道路兩邊加上中間一共要種三排,那就是735棵,現在才搞了36棵,距離目標還遠著呢!
雖然銀杏樹的缺口還很大,但鄧世榮也必須回去了,現在已經是農歷十一月底,距離他們那耶鄧氏的新祠堂升座,已經沒有多少天了,這么重要的事情他身為族頭是絕對不能缺席的。
武漢某家屬院。
鄧世榮笑道:“我們村打算種一批銀杏樹,聽說江蘇那邊的銀杏樹多,所以就趕過去看看,你們呢,是回來走親戚?”
鄧世榮嗯了一聲,問道:“你們要去哪里,我幫你們喊一輛人力三輪車送你們過去。”
……
在餐車的其他乘客聞言,都露出了同情的目光,然后不約而同的摸向自己的口袋,警惕心再次提高,要保護好自己的錢財,免得錢被小偷給摸走,那就慘了。
但也要看這頓飯是在什么情況下請她們吃的,現在她們母女的錢被偷,身無分文,在這種情況下有人愿意請她們吃飯,那這頓飯的份量跟平時自然是不一樣的。
畢竟小樹苗要長達二十幾年的成長才能勉強達到想要的那種視覺效果,而想要達到最完美的效果起碼得生長四五十年才行,他還能不能再活四十年都不知道,哪里等得了那么長時間啊!
于是,他便打起了成樹移植的主意。
請客請到了自家火鍋店,鄧世榮也覺得有意思,便笑道:“好吧,既然老鄉你這么客氣,那咱們下午五點,辣妹子火鍋見。”
“知道了。”
顧母驚訝道:“老鄉,你怎么知道的?”
顧母堅持道:“老鄉,你的舉手之勞,對于我們母女來說是天大的幫助,你今天應該不急著回玉林吧?”
“嗯,去吧,我們還不知道要待多久,你多帶幾身衣服。”
鄧世榮招來一輛人力三輪車,跟車主說好價格,提前把車費給付了,雙方互相道別后,才目送她們母女離去。
ps:本書的讀者大佬真的是個謎,一般來說放假期間,幾乎所有作品的訂閱都會下降,可我這一本,每逢放長假訂閱就開始逆市上漲,春節期間就是這樣,當時所有作品的訂閱都低迷,就咱們追訂連創新高,一個春節下來差不多翻倍了。
現在五一長假也是這樣,其他作者在群里嚷嚷著訂閱暴跌了,結果本書這幾天的新增訂閱是一天比一天高,真是太神奇了。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