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祠堂門口兩邊砌上兩排臨時灶臺,可以同時架上二三十口大鍋,然后準備好柴火。
同時,祠堂理事會還做好了安排,明天大家需要做什么事,都分派好任務,免得到時大家像個無頭蒼蠅一樣亂哄哄的。
在那耶鄧氏為祠堂升座做著各種準備的時候,各地的分支宗親也在開族會,定好明天初六都是要提前一天去,當天去的話時間是趕不及的去參加那耶鄧氏祠堂升座儀式。
博白新田鄉那花村。
鄧氏族人正在召開族會。
族頭鄧昌發說道:“各位族人,后天那耶鄧氏祖祠升座,前段時間祖地那邊的兄弟已經過來通知了,咱們要派多少人去參加這個升座儀式,今天就得商量好,明天吃過早飯就要出發了。”
有族人問道:“族頭,明天有多少輛車去?能拉多少人?”
鄧昌發道:“已經確定的有4輛貨車,一輛車擠一擠的話能拉3、40人。”
原本,根據交通規則,貨車的車斗應該是不能拉人的,但這個年代的監管不像后世那么嚴格,貨車拉客那是基操。
“那我要去。”
“我也想去。”
“算我一個。”
很快,族人們便踴躍報名,如果是一般的祠堂升座,說句實在話,他們從那耶鄧氏分出來,已經有幾百年的時間了,對于祖地的歸屬感已經沒有以前那么強了,很多族人是不愿意跑去湊這個熱鬧的。
但是,當初這祖地祠堂重建的時候,祖地那邊的兄弟也過來通知了他們這些分支兄弟,然后族頭和族里幾個有頭有臉的族人也都去了,還捐了不少錢。
等族頭和這些族人們回來說起,族人們才知道祖地這次的祠堂重建有多牛逼,預算直接超過了百萬,眾族人聽到這個消息后都倒吸了一口冷氣,有一個算一個,都被震撼到了。
如今,這投入上百萬資金建設的祠堂完工升座,大部分族人都有了好奇心,想去看看花費那么多錢打造出來的祠堂,究竟漂亮到什么程度。
因此,報名去參加升座的人數,直接就超過了6輛貨車能夠承載的最大數量。
鄧昌發統計了一下人數,說道:“那就包多兩輛車。”
與此同時。
合浦白沙、那江、山口、公館、常樂、大墩、靈山,樟木根、竹頭角、善嶺,博白曲田、沙河、菱角、江寧、那林,白沙鄧屋,北流利草等地的分支鄧氏,也都在召開族會,商量明天去祖地參加祠堂升座儀式。
還是那句話,如果是普通的祠堂升座,那各地的分支能派十個八個人過去參加,就算得上是重視了。
可現在這祠堂是花了一百多萬建起來的,只要是知道消息的分支兄弟,就沒有不好奇的,都想去看看這祠堂究竟有多漂亮。
于是,各地的分支兄弟都踴躍報名,多的如新田鄧氏,派出了兩百多族人,少的分支也至少派出了二三十人,這可以說是幾百年來各地分支與那耶祖地聯系最緊密的一次了。
在統計好人數后,次日吃過早飯,各地的分支族人便坐上了族里準備的貨車,朝那耶鄧氏趕了過去。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