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顧父今天有飯局,不回來吃晚飯,所以顧家母女只準備了一條武昌魚和一道青菜,都是制作方法比較簡單的菜。
顧母是一邊做準備,一邊講解。
雖說清蒸武昌魚確實比較簡單,但這個簡單是相對而言,對于新手來說其實還是挺復雜的。
好在,顧采薇是個心靈手巧的姑娘,連刺繡這么復雜的技藝她都能做到登堂入室,這烹飪一道也沒有多難,聽母親講解再看母親操作,她心中多多少少有點數了。
下次依葫蘆畫瓢,只要多做幾次,有經驗了,相信做出來的味道不會比母親差到哪里去。
很快,顧母便把這兩道菜做好了。
在上菜的時候,顧母問道:“怎么樣,具體步驟都記住了嗎?”
顧采薇道:“記住了,看起來挺簡單的,回頭我試著做一下,看看能不能做成功。”
顧母笑道:“行,那明天咱們繼續吃這兩道菜,到時全程讓你來動手,我就在旁邊看著,你要是哪一步做錯了,我就第一時間給你糾正過來。”
顧采薇頗有信心道:“做法的步驟應該不會錯,就是在調味上放多少,這個恐怕要多試幾次才能把握住分寸。”
說話間,母女倆盛飯,開吃。
吃著口感滑嫩的武昌魚,顧采薇感慨道:“這清蒸魚,還得是我們武昌魚啊,這味道真是一絕,難怪當年領袖會寫出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這樣的詩句。”
顧母笑道:“咱們武昌魚,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名揚天下了,如唐代岑參寫出了秋來倍憶武昌魚,夢魂只在巴陵道這樣的詩句,而宋代蘇軾也寫出了長江繞廓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這樣的詩句。”
顧母是書法愛好者,而練書法的人,最喜歡拿那些有名的詩詞來練,所以這些詩詞她完全可以做到脫口而出。
母女倆一邊吃一邊稱贊,等飯吃得差不多了,顧母才提醒道:“薇薇,這幾天你要注意信件,我猜鄧允衡已經給你寫了信,就是不知道哪一天會寄到。”
瞧母親這積極勁,顧采薇失笑道:“知道了媽,我會注意的。”
顧母猜得沒錯,鄧允衡確實給顧采薇寫了信,并且已經寄了出去。
鄧允衡對父親的眼光還是極為信任的,既然父親在電話里再三強調說這是個優秀的姑娘,讓他千萬不要錯過了,那他當然會重視起來,費了不小的心思去寫了一封信。
這是第一封信,肯定不會有什么曖昧語言,也沒有一上來就急匆匆的表達愛意,那樣太輕浮了。
寫信,講究的還是循序漸進,等雙方通信的次數多了,話題自然而然的就會深入。
什么時候雙方都開始每天期待收到對方的回信時,那這段感情十有八九就能成了。
要是收到信之后,連回信的沖動都沒有,那證明兩人是真的不合適,趁早另尋良緣吧!
臨近年關的時候,從京城回來的邱永年再次向鄧允衡發出邀請,請鄧允衡這個二哥到他家過年。
對此,鄧允衡也沒有推辭,而是答應了下來。
轉眼,又到了除夕。
今年鄧世榮一家沒有回老家過年,也沒有在縣城過年,而是到南寧過年。
之所以到南寧過年,主要也是為了順應他們這邊的風俗習慣,那就是搬新家的第一年,要留在新家這邊過年。
盡管二兒子和三兒子都沒有回來過年,大女兒也已經出嫁了,仍然有四個兒女陪著鄧世榮過年,這就是孩子生得多的優勢,要是獨生子女的話,一旦孩子不回來過年,那家里就真的非常冷清了。
每一年的除夕,鄧世榮都親自下廚弄一大桌豐盛的飯菜,今年自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