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藥廠達成協議后,鄧世榮帶來的法律團隊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他的要求只有一個,那就是要讓藥廠一直履行協議,不能看到他們公司把王老吉涼茶捧紅了,就撕毀合同來摘果子,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鄧世榮深知王老吉涼茶的巔峰銷量,這個漏洞自然要堵死了,不可能讓對方只是花少許代價就能撕毀合同。
其實,他也想過自創涼茶品牌,但涼茶這玩意兼顧一定的藥性,新創的品牌跟王老吉這種傳承了一百六十多年的品牌,是真的沒得比。
誠然,現在的王老吉涼茶不像巔峰時那樣全國盡人皆知,但人家早在一百年前,王老吉涼茶鋪就已經超過百余家,熱賣于廣州的大街小巷,并盛于粵、桂、滬、湘等地區,甚至海外。
1925年的時候,王老吉涼茶參加英國倫敦展覽會,成為最早走向世界的中華民族品牌之一。
所以說,自創涼茶品牌,跟人家這種擁有一百六十年歷史的老字號相比,底蘊是真的比不了。
就算你把自創的涼茶品牌帶火了,人家要是走相同的營銷策略,也能實現彎道超車,把你這個新興品牌踩下去。
這個品牌底蘊看似不重要,但等到雙方拼刺刀的時候,就顯得無比重要了。
前世,王老吉分成兩支,一支在內地,一支在香港,加多寶集團一開始只拿到了香港王老吉的經營權。
用同樣的配方,加多寶集團也想過自創品牌,就取名清涼茶。
結果,自然是賣不動。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加多寶集團每年花450萬去租王老吉的商標使用權。
作為一手捧紅王老吉的加多寶集團,人家自然不可能是傻子,但仍然愿意花那么多錢去租王老吉的商標使用權,可想而知這個百年老字號的品牌效應,還是有的。
這也是鄧世榮不想自創品牌,而是走加多寶集團的路子的主要原因。
他說白了只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如果沒有重生者的優勢,真正論營銷能力,人家加多寶集團隨隨便便甩他幾條街,既然加多寶集團自創品牌都失敗了,他憑什么覺得自己能夠成功?
如今有現成百分百成功的路不走,何必要走不確定會不會成功的路子呢?
至于把王老吉捧紅了為人家作嫁衣的說法,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前世的加多寶因為商標的租期短,剛好把王老吉捧得大紅大紫就讓人家出來摘桃子。
但這一世他商標租期延長到了三十年,這代表著能賺十多年巔峰銷量的錢,這真的足夠了。
做人不用太貪心,沒必要一個人把所有利潤都吃干抹凈。
鄧世榮要是這樣的人,那他也不可能帶領全族人致富了,自己一個人搞這些賺錢他不香嗎?
當然了,在九十年代初期,鄧世榮倒也不指望王老吉涼茶賺錢,主要是現在這個年代還不是涼茶快速發展的年代,起碼要到九十年代后期,涼茶市場才會迎來大發展。
因此,鄧世榮的計劃,只是在兩廣一些大城市先賣著,只要保持不虧本就行。
等時機成熟了,再打出那句“怕上火,喝王老吉”的經典廣告詞,到時再找一部當年最火的連續劇或綜藝節目冠名打廣告,不怕它不火。
……
眼看食品公司底下隨便一個分類賽道,單獨拎出來都有機會成長為一只獨角獸,如此多獨角獸聚集到一家食品公司,看起來多少有點不倫不類。
所以從廣州回來后,鄧世榮便開始著手組建那耶鄧氏集團,把還沒有發揮作用的地產公司、騰龍客運公司以及食品公司都納入進來,變成集團的分公司。
以后每搞出一只獨角獸,就成立一家分公司,如此一來就不會亂了。
組建集團公司,自然是以食品公司的股份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