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鄧斯桂、何金鳳對這氣勢恢宏的祠堂也挺好奇的。
等走進里面一看,一家人都忍不住發出了驚嘆聲,這祠堂不止是外表看著漂亮,里面更加漂亮。
各種栩栩如生的雕刻,各種彩繪,玉宇瓊樓,讓人驚嘆不已。
在祠堂里面轉了半圈,一家人終于來到了祠堂的功德墻。
說起這功德墻,可以說是祠堂最重要的看點,沒有功德墻的祠堂絕對是不完整的。
鄧昌勇一家人都識字,便站在功德墻這里看了起來。
首先看的自然是最重要的碑序,一般祠堂碑序,都會記載祠堂的歷史沿革、修建目的、家族淵源、傳承以及家族開基至今出現過的大人物等等。
那耶鄧氏祠堂的碑序自然也不例外,雖然當年修建祠堂的時候,沒能聯系上鄧昌勇,但他當時已經是副師長了,也算得上是族里的杰出人物,所以這祠堂碑序自然也提到了他。
看到兒子/丈夫/父親的名字出現在祠堂碑序上,昌勇媽、劉芳、鄧斯桂夫婦,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看完碑序,接下來就是一塊塊家庭捐資功德碑,而排在首位的,是一塊面積最大的功德碑,一家人都好奇的看起了碑石上的記載,發現上面介紹的不是別人,正是帶領全族一起發家致富的族頭。
然后,一家人是越看越震驚。
族頭帶領全族發展的事跡,他們昨天已經聽其他族人講得七七八八了,所以看到這些事跡他們不覺得震驚,讓他們震驚的是族頭的幾個兒女,做生意的就不說了,關鍵是他的二兒子和三兒子,一個北大一個清華,實在是厲害啊!
而且,北大畢業那個,在好幾年前就已經是副處級干部了,現在過去了那么多年,又是什么級別了?
雖說級別再高,目前也沒辦法跟鄧昌勇這個首長比,但別忘了族頭的兒子才多少歲啊?未來能走到什么樣的高度,現在誰也說不準,總之可以用前途無量來形容。
還有就是族頭的財大氣粗也把鄧昌勇一家給震撼到了,這祠堂重建,光族頭一個人就捐了三十幾萬,這財力實在是可怕。
驚嘆了半天,一家人才看向其他功德碑,然后發現很多族人的捐贈都上萬了,一個個刻碑供后人瞻仰,真的出盡了風頭。
昌勇媽忍不住嘆道:“這十幾年來,因為跟你四嬸關系不好,一直沒有寫信回來跟她聯系,錯過了族里的發展,也錯過了祠堂重建,真是太遺憾了。”
鄧昌勇安慰道:“媽,我的名字入了碑序,這已經是最大的榮耀了。”
劉芳也出聲安慰道:“是啊,媽,雖然我對祠堂不是很了解,但這碑序的重要性,我還是知道的,勇哥能入碑序,已經是族里最重要的幾個人物之一了。”
昌勇媽想想也是,笑道:“也是,做人不能太貪心,我們那耶鄧氏在這里開基也有幾百年了,傳了二十多代人,阿勇能成為全族幾百年來最優秀的幾個人之一,被記載到祠堂的碑序上,我們確實該滿足了。”
一家人挑捐資上萬的功德碑看完,便離開了祠堂。
然后,一家人又去參觀了那耶村的醫院,知道族里投資在村里建了這么大一家醫院,鄧昌勇一家都快被震麻了,這次回老家他們真的是大開眼界了,族里的發展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
接下來的幾天,鄧昌勇帶著母親把整個那耶鄧氏所在的村都走了一遍,而昌勇媽的身體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一個星期后,昌勇媽預感自己的時間不多了,當即對自己的兒子兒媳說道:“阿芳,快給媽把壽衣穿上,阿勇,準備好席子蚊帳,把媽送去阿祖公廳。”
在雙旺境域,村民臨死之前,都是要抬到阿祖公廳去,基本都是在這里斷氣。
如果是在外面橫死的,如之前老族頭的孫子那種,是不能進阿祖公廳的。
雖然早就做好了思想準備,但聽到母親這話,鄧昌勇的眼淚還是忍不住奪眶而出,帶著鼻音應了一句,然后就按照母親的吩咐開始動了起來。
很快,昌勇媽就穿上了壽衣,被兒子兒媳孫子孫媳送到了阿祖公廳。
而收到消息的族人,也都第一時間趕過來見昌勇媽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