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材料一的李冰興修水利,還是材料三的諸葛亮的休士勸農,當時智慧的錦城主政者們深知,城市的發展,離不開農村的發展,鄉村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需要強有力的參與者。”
說到這里,卿云定定的望著陳向明,緩緩的說道,
“這第一波神操作,就是城鄉建設,鄉村振興。”
卿云又翻到一頁試卷,一邊指著一段資料讓陳向明觀看,一邊自己闡述著自己的論點。
歷史卷就這個德行,試題里面的大量史實材料可以用來豐富他的論點。
特別是古代商業發展史,延續兩千多年而從不間斷的錦城歷史就是大半的考點。
當年的王志綱,便是拿著這么一本卷子說服了錦城的領導。
卿云此刻也不過是東施效顰而已。
只是與王志綱當年略微不同的是,卿云在按圖索驥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摻雜著自己的私貨。
也很正常,同樣一個實驗,甚至同樣一組數據,不同的解讀,可以供一個組水上好幾篇論文,這是常事。
學術嘛,就需要不同的角度。
而卿云,他要的是在錦城地方志上千古留名。
“陳叔你看材料里的這句,江東歷代尚未有錦,而錦官城錦獨稱妙,說明了,當東南沿海地區還不知道絲綢是啥玩意兒的時候,錦城已經把絲綢玩出花花來了。
這主要還要歸功于我們武侯祠里面祭祀的諸葛孔明了,喏,他的原話,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
孔明的意思就是,農業我已經搞了這么多年了,農業確實是很重要的,但我們蜀國國力弱,要刷gd來爆兵,刷不過曹魏怎么辦,最后還是得靠工業嘛
于是,這個聰明的男人決定發展錦城版輕小集加絲綢紡織業蜀錦產業。
一時間,錦城開始了滿城造蜀錦,開始了千年造蜀錦。
而你看這段材料,蜀梼杌里就記載蜀昶廣政十三年城上盡種芙蓉,九月盛開,望之皆為錦繡。
經過上千年的發展,這一產業在清朝達到巔峰,這段材料說的是清朝續文獻通考記載錦城有機房二千處,織機萬余架,織工四萬人;絲織品占全川總額百分之七十,錦城以產錦為主。
另外,錦城還專門設置了蜀錦專管機構,要知道,為某個產業設置官府,這是我們國家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錦官城的稱號,也由此而來。
蜀錦作為主導產業,帶動了“種桑養蠶紡織染坊運輸零售裁縫”的超級長長長長的上下游產業鏈,塑造了錦城千年的經濟格局。
因技藝精湛,品質上乘,“adejg”的蜀錦暢銷全國,讓錦城賺得盆滿缽滿。
而陳叔你看這個材料更絕,一段時間內,蜀錦通過南絲綢之路,直銷國外,成為國際貿易的硬通貨。
這說明了啥說明錦城當時已經依托于這個產業,展開了外貿。
這第二波神操作,叫做產城一體,以產興城”
卿云講到這里的時候,陳向明的神色越發的凝重起來。
他發現,眼前這位能在自己這個假不假也算省管干部面前旁征博引侃侃而談的少年,言談不僅僅是條理清晰、言之有物那么簡單了,其觀點背后折射出來的視角、大局觀完全是站在大氣層的高度了。
恐怕,這小子要是混官場,也能快速出人頭地吧。
官場其實有的時候也沒那么黑暗,能力和背景相比時,背景優先,但要是能力特別卓異,也是可以很快便脫穎而出的。
道理很簡單,這個世界,不管怎么傾軋,總歸是需要人做事的,更需要能人來維持整個體系的持續運轉。
當你能力強悍到極點的時候,所有人都是你的朋友,因為你的存在,他們更能受益。
卿云肯定沒有一把手的命,但卻有成為二把手的潛力。
陳向明瞥了一眼旁邊聽得津津有味的閨女,此刻心里滿是苦澀。
特么的,秦天川那個老賊,下手實在是太快了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