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過后,李母就帶著吳大娘進屋看看李二嫂和小五郎,并把小五郎抱出門口給吳老漢和吳大叔看看。
吳老漢還會說句小五郎長得像李二兄的眉眼,相貌不可能差了,吳大叔就只會說“五郎長得好,好看。”
廚房里,李三娘和李大嫂正琢磨中午這頓怎么吃好呢
李二嫂的娘家人可帶來不少好東西。
吳老漢提著的麻袋里,裝了三只拴了腳的肥雞,還有兩只野兔子。
吳大娘的包袱已經拿進去了,估計是吳大娘給小五郎做的小衣服什么的,這提的籃子里有不少雞蛋、一小包紅糖,竟然還有一小陶罐的蜂蜜估計是吳家人上山采藥遇著蜂巢自己摘的了。
吳大叔的這個大竹筐里的東西可就多了,最底下是不少大個頭的番薯,還有不少黃豆、小米、兩小捆兒韭菜,李三娘還在里面翻找出兩條河魚、幾個山桃和一小堆野杏來。
就說吳大叔這框兒不輕快,原來有這么些東西在里頭呢。
李父留下和吳老漢繼續扯東扯西,李二兄倒是被勸著回了藥柜上忙活,吳大叔也是實誠人,看著院子里晾曬的草藥,沒閑著,告了一聲吳老漢,就起身去翻撿藥材了,吳大叔總算是自在了,不用陪著文縐縐的說話。
李母留吳大娘和李二嫂說親近私房話兒,來到廚房正好看到李三娘在把那兩條河魚拎著魚鰓上的草繩子拿出來。
最后,李母決定兩條魚,一條先養著,留著下頓燉給李二嫂喝魚湯,今兒先給李二嫂燉李三娘剛買回來的豬蹄子,那兩斤豬肉,都用大蔥炒了;另一條魚中午就做了,清蒸。
李三娘買的那三合面再讓李大嫂下上一鍋雞蛋湯餅,用來待客和給李二嫂補養都好。
韭菜就焯水和自家做的小菜一起涼拌,再出去買上兩只烤鵝,對,就是上回慶賀李三娘擺脫渣男的時候全家一起吃的那烤鵝。
再去打上一壺酒,這桌待客的席面就很可以了。
李母都拿定了主意后,李大嫂和李三娘就聽話的乖乖開始施行了。
李母又上街面上花不少錢買了三只燒鵝,兩只待客,一只作為回禮,還買了四樣點心,打了兩壺酒,一壺留著中午待客,一壺等著到時候作為回禮。
李母心想,幸好今兒早上起來就煮了不少雞蛋,也點了紅點,加上紅雞蛋四樣禮就夠可以了。
李三娘在現代沒點亮廚藝技能,古代也沒有,畢竟她出嫁前就是李大嫂掌勺了,王家又有廚娘,李三娘會看診開方子,還能改方子,這本事多少女娘不會。所以當時的王家也不在意李三娘會不會廚藝這件事的。
因此此時,李三娘就只能給李大嫂打下手,只能做些洗菜,燒火,看著蒸籠的活兒。
看著李大嫂這么忙碌,李三娘就有些心疼,在一旁有些想幫忙但不知道怎么幫忙的尷尬。
“三娘做那個樣子給大嫂看啊哈哈,沒事,又不是天天這么忙碌,平日里你幫大嫂就不少了,不用操心。”
“哼,現在想起來幫你大嫂了,當初我讓你在廚房多呆一會了,你就跟受了多大罪似的,心疼你大嫂,還不知道去把那堆菜洗了,沒點兒眼力勁兒。”
李母恰巧這個時候挎著籃子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