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整活,總算李家吳家這兒女親家吃上了午飯,為了方便和不拘謹,是單在李二嫂屋里給婦人們擺了一桌的,除了沒有酒,其他幾樣跟李父他們桌子上并沒什么不同,倒是李二嫂多了一碗豬蹄黃豆湯。
中午這場主賓都吃的盡興,吳老漢很是高興李家的認真對待,覺得自己當初應下長孫女蘭娘這樁婚事真是走了狗屎運了,這么多年了,沒看見哪家城里人這么看重誠心的對待城外莊戶人家的,也是蘭娘自己爭氣,能炮制藥材,性子又好,還會生兒子,誰家不歡喜呢。
吳老漢吃多了酒,有些迷糊,吳大叔倒是不喜這東西,也幸好還有一個清醒的,也放心吳家人趕驢車回村子去。
最后,帶著李母準備的四樣回禮,李二兄又親自給送到城門口,吳家人高高興興來,高高興興回。
今兒這一頓,午休是來不及了,稍作休息,李父就去坐堂了。
李母、李大嫂、李三娘三個就在廚房洗洗刷刷好半天,連露珠兒今兒都沒得午覺睡,讓李父帶到前面看著了。
這還沒弄完呢,陳牙郎來了。
李三娘趕緊擦擦手,跟著交代了一聲,跟著陳牙郎去門口叫了輛驢車,去看房子去了。
第二處房子在打鐵巷子,離著李家住的地方也不算太遠,過兩個道口再拐進去一大段距離就是了。
開了門進去一看,倒也算干凈,在這門口還是能聽見寫“鏘鏘鏘”的打鐵聲音的,往里去些,屋子里能聽到些聲音,但已經不算大了,不怎么聽得見了的。
李三娘看這院子里的那堵墻像是后砌的,問過陳牙郎就知道了,原來這院子和隔壁是一起的,后來兄弟分家,大半給了長子,小半給了次子,分家過日子,才起了這堵墻。
原主是子孫繁衍,實在住不下了,才想著賣了銀錢,能去外城買個大些地方好住的寬敞些。
李三娘看了這房子,有些瑕疵,比如這門窗什么的,都得換些寬大好些的,屋中也是沒有家具的,其實也還好,畢竟現在李家廂房里還放著李三娘合理歸家抬回來的好木頭的好嫁妝家具呢。
但,自己只是打算買下這房子,有了獨立房產,好去戶籍部上女戶,才能拿到蓋有衙門紅契的掌管露珠兒撫養權的文書。
所以,去當鋪里買些舊家具或者請陳牙郎再幫著聯系些,買了直接擺放上也就夠了。
話不多說,看完了這處,李三娘又和陳牙郎去了四季巷子。
這處倒真的很不錯,臨近青蓮書院,來往人家也都比較殷實,遠離街市,清凈不嘈雜,更別說原主人說的那花圃當真是好看,李三娘不認識這花,但看著很是自然清新有趣味。
還有這兩棵大棗樹,樹冠差不多給這不小的院子遮了近一半的太陽,想想在這樹下擺張躺椅,好不愜意。
兩處都看過了,李三娘也很是滿意,直接跟陳牙郎說,第二處買下,盡快交易,并又請陳牙郎給找些低價處理能看的過去的家具,再找些木匠給門窗改造一番,能直接出租來收些租金就好。
陳牙郎聽到這兒,也相當高興,畢竟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過手費啊。
至于第三處房子,就直接租下來,明兒要能一道兒辦了手續最好。
李三娘感謝了陳牙郎一番,又約好了明日上午就一起去過戶手續,。
哈哈,我,李三娘也是在開培頭有房子的人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