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個這小兒戴的細金鐲子雖是輕了些,可是再輕那也是金子的啊,這看樣子得有二十兩銀子了。
“哎喲,三娘是真舍得。
露珠兒往后可得好好孝順你阿娘,你這生辰就是你阿娘的苦難日來。
當初生你的時候,你阿娘可遭了不少罪。
瞧瞧,你阿娘在你生辰的時候對你多好啊,給你買了糕點不說,還給你戴金鐲子來。”
李二嫂帶著兩分酸氣兒的說,露珠兒雖然還小,但已經明白話里的好壞了,聽了李二嫂的話,就抬頭看向李三娘:“生珠兒,阿娘痛痛?”
露珠兒那帶著兩分小心三分心疼和五分不解的提問,讓李三娘心口軟的不行,但對于李二嫂這番話,心里就帶了反感和厭惡。
露珠兒這般小,作何給她灌輸這樣兒的思想?
就算要教這孩子知道父母生養之恩,也得等她再大些的好,更何況李二嫂這話里說的哪里是教育?
那不就是要以生恩要挾孩子聽話好控制么?
李三娘看都不看李二嫂一眼,只抱著露珠兒柔聲道:“阿娘痛過之后,就生下了珠兒,珠兒就是阿娘的寶貝,珠兒出生了,阿娘就高興的很。”
露珠兒聽到李三娘說自己出生了,李三娘高興這點兒,就放下了心。
小大人般的嘆了一口氣后,孺慕的看向李三娘:“珠兒乖,聽話,在家和小黃一起等阿娘。”
說到小黃,珠兒就鬧著要下地,要給小黃拿骨頭啃。
李三娘看著在院子里的寶丫跟在露珠兒后頭進了廚房后,就放下了心,但轉過臉來,就面色一沉。
李三娘自然不會和李二嫂爭論這兒女生日是其生母受難日這些,李三娘想到了李二兄、李三郎、小四郎和小五郎上,就緩了緩面容,抬頭對著李母笑道:“阿娘,想必阿娘當初生兒之時也是遭了罪的,畢竟兒可是比大兄和二兄生的晚不少,阿娘辛苦。
兒在生了露珠兒后,就更是懂了阿娘對兒的好。
雖然這兒女的生日是他們母親掙命生下他們的日子,但為人父母生養子女全權都是自己個兒的選擇,闔該對孩子負起責任來。
我生了露珠兒,自是要給露珠兒最好的,就像阿娘和阿耶那般精心養育我一樣。”
李二嫂抱緊了懷里的小五郎,心里一咯噔,聽著李三娘的意思,應是對她剛才的話不滿了?
李大嫂心里搖搖頭,想著這李二嫂還是有些小家子氣,不過二十兩銀子的一對兒小兒戴的細金鐲子都能嫉妒起來。
“這同甘共苦是分人的,有的人是能苦日子一起過,但富貴起來了就不能行了的。”
李大嫂想起了出嫁之前自家阿娘對自己說的這話來,當時因著李大兄的親阿耶對蔣父有救命之恩,雖然李大兄是跟著李母改嫁給李父了,當時李父也只是個沒甚名聲的醫師,但是蔣家仍舊決定把李大嫂嫁給李大兄。
但李家當時的境況,過去肯定是要過苦日子的,所以李大嫂之母才對李大嫂婚前進行了一番人情世故的教育。
除了恩情之外,當然是蔣家看好李大兄的前程,覺得李大兄未來不會差,才把李大嫂嫁了過去。
李三娘看著李母繼續說:“我知阿娘只望著我順遂一生,斷不會因為生了我就要我銘記阿娘遭罪的那天。
我也這般只望露珠兒平安順遂一生,她的生日,她成長了一歲,我只愿她快樂、高興就好。”
李三娘這會子有轉頭看向李大嫂:“我相信,只要我教好了露珠兒,她自會想著我的。
就好比大嫂教好了虎頭,虎頭(李大郎)自是會好好對大嫂的。”
怎么說呢?
每個人的生日,確實都是其生母遭罪的時候,甚至有的會是其生母的忌日。
但我想著,每位母親應該都是只希望新生的孩子過得快樂的,而不是要以此為要挾,控制孩子的一切。
并且,生是父母選擇的,并不是孩子要求的。
是父母需要孩子,不是孩子求著要父母把自己生出來。
養育的過程里,正確的教育,自然會讓孩子生出反哺之心的。
總之,做父母在生理上很容易,但做好父母,培養教育好孩子真的是世紀難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